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11月11日,宣城市旌德县蔡家桥镇乔亭村的田野间,一片灿烂的金色花海铺陈开来。格瑞菊花种植基地里,金丝皇菊、皇菊等品种正值采收旺季,修长卷曲的花瓣形似金丝,在晨光中层层叠叠、随风摇曳,宛如大地缀满了金色星辰。10多名本地采摘工人穿梭其间,灵巧的双手在花丛间翻飞,摘花、装筐、过秤,动作行云流水,欢声笑语在田野间回荡,清雅的菊香弥漫在空气里,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乔亭村地处北纬30°黄金种植带,沙壤土沥水透气,温和的气候与较大的温差让菊花天然糖分充分积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品质上乘的菊花。作为菊科植物中的珍品,这里的金丝皇菊不仅花型饱满、色泽鲜亮,更兼具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药用价值,是备受青睐的养生茶饮。冲泡时,干花在水中缓缓舒展,汤色澄澈明亮,沁人心脾的清香源自基地多年坚守的“纯天然、无农残”种植理念——通过有机肥施用、灯光诱虫、轮作种植等绿色技术,让每一朵菊花都保持本真滋味,这一坚持也恰好契合了旌德县供销社牵头打造的“旌旌有味”区域公共品牌的品质内核,成功入选该体系,为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筑牢根基。
“种菊花灵活得很,我们跟着市场行情调整规模,价格好的时候种到200多亩,今年根据行情种了50亩,既稳当又划算。”基地负责人陈北春介绍道。产业发展不仅稳扎稳打,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在菊花田里,一位年长的村民一边分拣菊花一边笑着说:“我在这儿干了好几年,一天能摘一百多斤,只挑品相最好的留着,工钱一天100块,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监测户张月红更是基地的“老熟人”,从采摘到加工一干就是十多年,“跟着陈总种菊花,活儿稳定不重,一年下来能有3万元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据悉,基地常年吸纳本地闲散劳动力就业,尤其为中老年村民提供了稳定增收渠道,让“老有所为、顾家挣钱两不误”成为现实。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企协同的全力护航。为推动菊花产业提质增效,蔡家桥镇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量身打造标准化钢构加工厂房。从规划初期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到建设过程中的全程跟踪,再到后期装修、设备采购的精准帮扶,经发办、乡村振兴办等多部门协同发力,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原本分散的加工环节实现集中化、规范化运作。如今,采摘后的菊花在厂房内就能完成清洗、杀青、烘烤、包装等全流程处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既锁住了菊花的鲜香与营养,更通过“旌旌有味”统一的徽州元素包装,让普通菊花变身高端伴手礼,大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优质的产品加上精准的推广,让乔亭菊花声名远扬。在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陈北春带着菊花茶频繁亮相绿色食品博览会、农交会等各级展销会,将这朵“致富花”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与此同时,这片金色花海早已超越普通农田的范畴,成为新兴的乡村旅游打卡地。连绵起伏的金色花浪与远山青黛交织成画,摄影爱好者架起设备捕捉晨曦美景,身着鲜艳衣裙的游客在花田间留影,江苏徐州的周先生一家人路过时,也被盛景吸引,走进加工厂房选购“旌旌有味”菊花礼盒。村民们笑着说,每到周末,花田边的乡间小道都会排起长长的车队,赏花、买菊、品茶香,成为游客打卡乔亭村的必备行程。
如今的乔亭村,以菊花产业为支点,以“旌旌有味”品牌为纽带,撬动了乡村振兴的大格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深化,土地流转有租金、务工就业有薪金、产业发展有分红的多元增收渠道逐步完善,村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壮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潜力。这朵小小的菊花,既为当地群众铺就了致富之路,也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了诗意盎然的秋日记忆,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美景的双丰收。
下一步,蔡家桥镇将继续联合县供销社,深化“旌旌有味”品牌赋能,在技术创新、深加工升级、渠道拓展上持续发力,让这朵“致富花”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欧阳李杰)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