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7日深夜,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在北平指挥部收到了一封蒋介石的密电,这封电报以异乎寻常的恳切语气,为随后影响古都命运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
平津这边,局面慢慢露出底色,东北野战军进关,和华北军区合在一块儿,对着傅作义手里五十多万兵,分割,外圈又收紧,傅作义手里的牌,杂,他的队伍有二十五个师是蒋的中央军,十七个师旅是他自己的人,这个比例摆在桌面,动一下都会牵扯到好几头,他挂着华北最高军政长官的名头,蒋那边心里没完全放松,还安了个陈继承压着,南京那次会开在四八年十一月,谈的事一根线,就是把傅的部队往江边压,让长江防线厚一些,傅这边回话,暂守平津,嘴上听着顺着,脚下没动,他清楚,一旦一路南走,他这些年攒下的那点根系会被拆开,部队调空,人心也散。
![]()
密电到了案上,是蒋亲笔的口气,称呼用的还是旧交那一套,说的是求一事,十八日起派机到平,接李文石觉部少校以上军官和必要武器,约需一周,盼协助,字里行间看着在救人,其实也有另一层,把中央军的骨头先抽走,傅这边再转身就轻很多,傅的回电,收到了,按要求派机接指定人员,必要时尽力协助,需据实际情况安排,这种说法,既不正面,一点空隙留着,也不拂面,让气口在那儿挂着。
![]()
话说完,动作才是关键,他把王克俊叫来,让去和城外的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联系,把蒋的打算捎过去,还提了个点,天坛临时机场那块儿,飞机要落,就在空中压一压,用炮火示警让它不敢下,同时他自己的部下去和飞行队交涉,天气不好,防空紧,绕来绕去地拖,几天过去,北平上空的飞机兜了圈,看到炮火,气象通报也不乐观,没落成,只能返航,蒋那边问话,为什么没接成,傅的答复摆出客观条件,机场状态不予保障,飞行安全为先。
![]()
眼看天津那边的消息传进来,一月十五日,城破,守军十三万人被全歼,他原本评估能撑三个月,结果二十九个小时就结束,这一笔账放在心上,北平再拖,代价不小,城是千年古都,城里有文物有老宅,有百万人的日子在里边,火一烧,楼一塌,回不来,他在抗战那些年,名册里有一串战场履历,这个时候再看城,更多想的是把城护住,共产党方面也在做工作,渠道不少,女儿傅冬菊的意见摆在家里桌上,朋友刘厚同劝,几番来回,思路往和平那条路靠过去。
一月二十一日,傅作义把《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签下,十天过去,解放军进城,队列整齐,秩序维持,城面的砖瓦没动,文物在原处,毛泽东后来有一句话,说谢谢你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这个选择,把北平的文化和居民的安全都放在了前面,也让后面的湖南绥远新疆,走出和平解放的样子,这件事给人的提示,在那种拐点上,个体的判断和对国家的担当,如果对路,会带来很长的影响,跨过了眼前的争斗,时间拉开看,更能站得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