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摩以《京东,凛冬将至》为题,发了一篇长达35页的看空报告。结合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以及高管的回答,承压肯定是有的,“处境最差”的地步,应该不至于。
先看三季报,营收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归母净利润为58亿元,同比减少了56.06%,按标题党一点的说法,大致可归纳为“增长失速、利润腰斩”。
不过客观来讲,这份营收业绩,其实高于市场预期的2944.4亿元。利润延续下滑态势,也在市场预料之内。
![]()
至于利润下滑的原因,重点看两方面,一是核心零售业务对外部政策红利的脆弱依赖,二是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新业务代价高昂。
正如大摩在开篇中讲的,京东是“以旧换新”等国家补贴政策最受益的平台,自8月起,国补政策已开始明显退坡,其收入增速可能骤降至个位数。
对于此项攻击,京东CEO许冉将其归纳为高基数带来的短期行业波动,但许冉也强调国补驱动了行业升级,而京东在此期间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份额与供应链能力,将持续强化用户心智和市场份额。
![]()
备受关注的“即时零售”新业务,正是大摩给出的第二大暴击。
大摩指出了三点,一是阿里、美团巨资投入下,京东市场份额从二季度的11%滑落至三季度的8%;二是用户、商户、骑手三方体验不佳;第三点则是平台成本转嫁,京东向商家收取的佣金和配送费比例从0%一路升至70%-80%。甚至质疑其自营的“七鲜小厨”存在商业逻辑矛盾。
其实外卖大战的结局,市场在大战开局也已预测到,这倒不是多大的利空。
新业务的开展往往需要烧钱换市场,京东外卖的履约配送、商家拓展、用户拉新等环节都需要持续投入,直接推动三季度营销开支翻倍,增至211亿元,短期内又难以转化为盈利,自然会侵蚀了整体净利润。现金流净额也由去年同期的净流入332.04亿元,转为净流出18.88亿元。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6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4亿元大幅减少212亿元,本季度自由现金流为-112.49亿元。
![]()
不过京东外卖业务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三季度其投入已环比收窄,单位经济模型逐步改善。许冉则将其定位为“长期战略”,强调了该业务的协同价值,比如带动京东APP日活增长,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突破7亿,提升商超等品类的购物频次,三季度平台用户购物频次同比增长超40%等等,其中这句“会在动态变化的外卖市场中保持战略聚焦,高效且有节奏地投入”,被解读为策略调整的信号,或将从激进模式转向保守模式。
若能放弃对市场份额的盲目追求,转而聚焦优势品类,优化运营效率,释放规模效应,或能缓解集团的利润压力。
至于大摩列举的京东过往“新业务”的失败轨迹,这里我们就不去以过往论今朝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员工社保福利支出。
京东三季报虽未单独披露整体社保支出总额,但核心社保支出集中在15万名全职外卖骑手的五险一金上,结合此前公开的单骑手月均社保成本在2000-2769元区间,可估算出该季度这部分核心社保支出约10亿元左右。这10亿,不仅给骑手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权益保障,还为外卖行业乃至整个新就业形态领域树立了标杆,传递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值得点一个赞。
接下来AI和国际化也是京东发力的方向,在财报中,京东明确规划未来三年持续投入AI,构建覆盖零售、物流等全场景的完整AI体系,并将国际化视为京东最重要的长期战略之一,线上零售业务Joybuy已经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开始试运营。
京东的优势在于物流体系、供应链效率和正品心智,稳住核心业务,加深加厚既有护城河,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转型必然有阵痛,京东要提质提速,市场也需要多给予一些耐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