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科门诊,关于帕金森病的误解层出不穷。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且每年新增约10万病例。但与之对应的是,大众对它的认知却充满偏差——把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画等号、觉得“手抖就是帕金森”、认为患病后只能“熬着”……
这些错误认知,不仅让患者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更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影响生活质量。今天,就来一一戳破关于帕金森病的5个常见误区,帮你读懂这种“沉默的疾病”。
![]()
误区一:帕金森=老年痴呆?完全是两码事!
这是最常见的误解,没有之一。很多人看到老人手抖、动作变慢、反应迟钝,就下意识认为是“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但实际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疾病。
帕金森病主要影响的是运动功能,病变部位在大脑的“黑质”区域——这里分泌的多巴胺减少后,会导致患者出现手抖、肢体僵硬、动作迟缓、走路迈不开步等症状。虽然部分患者晚期可能出现认知下降,但这和老年痴呆的核心症状(记忆力严重减退、认知功能全面衰退、人格改变)有明显区别。
简单来说:帕金森患者早期“脑子是清楚的”,只是“身体不听指挥”;而老年痴呆患者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记忆问题,比如忘事、认不出家人。把两者混淆,不仅会误解患者,还可能导致治疗方向出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