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
前言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生活里最不起眼的小事,反而最容易掀起大浪,就像前几天昆山街头,两块顶多卖三块钱的泡泡糖,愣是把一家连锁零食店推上了热搜。
这件事还牵扯出其他一堆事儿,网络舆论爆炸一样地讨论起来,连带着让“昆山”这俩字又火了一把,要知道上回这儿因为民生事件引发全国关注,还是多年前的“龙哥事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
3岁小孩引起的矛盾
说起来这事儿起初特别简单,一位妈妈带着三岁的儿子,还约了邻居家小孩一起出门遛弯。
午后阳光好,小孩天性好动,趁着妈妈和熟人搭话的空档,两个小家伙偷偷溜进了路边的“好想来”零食店。
货架上的泡泡糖包装鲜艳,俩孩子随手各拿了一块就往外跑,压根没意识到这事儿有啥问题。
![]()
要是换作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不就两块糖嘛,值不了几个钱”,但这位妈妈的做法挺圈粉。
发现孩子手里的泡泡糖后,她没丝毫犹豫,立马拉着两个孩子折返店里,态度特别诚恳地给店员道歉,还主动说要赔偿。
一边给店员赔不是,一边蹲下来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这波操作放在哪儿都得夸一句“教科书级育儿”。
![]()
本来这就是个小插曲,家长态度端正,店家只要合理要个赔偿,事儿就过去了,可接下来的发展,直接朝着“魔幻”的方向狂奔。
店员说按照店里规定,这种情况得赔60块,两块泡泡糖撑死了也就几块钱,60块确实有点超出预期,但妈妈想着要给孩子做榜样,让他知道“犯错就得担责”,没多纠结就扫码付了钱。
要是故事到这儿结束,就是个正能量育儿案例,可偏偏没那么顺利,妈妈走出店门越想越不对劲。
![]()
孩子才三岁,连“偷”的概念都没有,就是单纯好奇,自己也全额道歉赔偿了,这60块的赔偿标准到底凭啥,带着疑问她又折回店里想讨个说法。
就这一回身,矛盾直接升级,店家坚持“按规定办事”,家长觉得“金额不合理”,两边各说各的理,声音越吵越大,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
![]()
最后没办法家长报了警,民警来了之后,把事情前因后果捋了一遍,觉得孩子年幼无知、家长主动道歉值得肯定,但60块赔偿确实偏高。
调解之后店家退了50块,只收了10块,双方当时都同意了,这事儿按理说算解决了,谁能想到第二天故事还有“续集”?
![]()
舆论引发的误会
第二天这位妈妈又来到店里,见面之后又吵了起来,争执中一位店员情绪上头,撂了句“小孩从小不教育,长大后要坐牢的”。
这句话可算是点燃了火药桶,妈妈当场就炸了,自己已经主动担责了,孩子这么小,凭啥被这么咒?
没想到的是这场争执被围观群众拍了视频发到网上,可传到网友手机里时,味道已经完全变了。
![]()
原本只是“赔偿金额争议”和“店员过激言论”,硬生生被加了料:“三岁小孩是惯犯,经常偷零食”“店里丢了6000多块的货,全是这孩子偷的”。
“三岁幼童”“惯犯”“偷6000块零食”,这几个词凑在一起,直接戳中了网友的情绪点,视频在抖音、微博上疯狂传播,短短几天播放量就破了千万。
评论区里全是骂店家的:“吃相太难看了,拿三岁孩子当替罪羊”“6000块的货,一个小孩能偷多少,这是把人当傻子耍”“就算孩子有错,家长也道歉了,这么污蔑人良心不会痛吗?”
![]()
甚至有网友发起了“抵制好想来”的呼吁,涉事门店的生意一落千丈,店员也被舆论压得喘不过气。
舆论发酵到11月10日,涉事门店的老板终于扛不住了,主动联系媒体接受了采访,出来澄清谣言。
他一开口就否认了“污蔑孩子偷6000块零食”的说法:“这都是网上瞎传的,根本没这回事,我们再糊涂也不会说三岁孩子偷6000多块的东西啊,这不符合常理。”
![]()
老板还原了真实情况,和民警调解的结果一致,赔偿争议报警解决,第二天争执是因为店员过激言论。
对于那句“坐牢”的话,老板也承认不对:“员工当时情绪激动,说的是气话,我们已经批评教育了,也给家长道歉了,但这和网上传的‘污蔑偷6000块’完全是两码事,明显是有人断章取义恶意炒作。”
![]()
比谣言更可怕的东西
为了证明清白,老板说已经把网上的不实视频、言论都收集起来,送到了昆山锦溪镇宣传部,希望能查出是谁在造谣,与此同时“好想来”总部也介入调查,说会核实细节给公众一个答复。
随着老板的澄清出来,不少网友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谣言带偏了,有人删了之前的负面评论,甚至给店家道了歉。
但新的讨论又起来了:就算没有“6000块”的谣言,店员那句“从小不教育长大坐牢”就合适吗?
![]()
有网友说得挺在理,三岁孩子对“所有权”没概念,拿东西是不对,但教育要讲方式方法,一句“坐牢”不只是气话,更是给孩子贴标签,这对家长和孩子都是冒犯。
成年人处理孩子的无心之失,确实最该有的是分寸感,店家担心商品丢失可以理解,但不分青红皂白用极端语言指责,只会激化矛盾。
这事儿往深了想,其实不只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更暴露了连锁品牌扩张中的管理漏洞。
![]()
公开数据显示“好想来”是万辰集团旗下品牌,2024年以商品交易总额计算,已经是中国零食饮料零售品牌第一,还是首个门店破万家的量贩零食品牌。
可高速扩张的背后,是99%以上的加盟店占比,截至今年6月30日,万辰集团约1.54万家门店里,加盟店占了绝大多数。
加盟店多了管理就容易跟不上,这次事件里60块的赔偿标准是谁定的,店员的服务培训有没有到位,遇到消费纠纷该怎么处理?
![]()
这些问题要是没有统一规范,下次难保不会再出类似的事,靠低价和规模扩张起来的品牌,要是砸在了服务和管理上,得不偿失。
现在这事儿还没完全落幕,造谣的人还没找到,总部的调查结果也没出来,但它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家长带娃要尽到看管责任,更要像这位妈妈一样,教会孩子“知错就改”。
![]()
商家要守住经营底线,更要懂得“得理饶人”,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无心之失,多一分包容比多一分计较更能赢得人心。
而我们这些网友,在刷到热点事件时,也别着急站队骂街,等一等官方通报,别让自己的愤怒成了谣言的“助推器”。
![]()
结语
两块泡泡糖本来值不了几个钱,却炸出了育儿观、经营观和网络理性的大讨论,说到底比谣言更可怕的,是成年人处理问题时的情绪化和分寸失当,是信息传播中的断章取义和盲目跟风。
希望这事儿能让所有人都学会“慢一点”,处理矛盾慢一点发火,传播信息慢一点转发,评价他人慢一点下结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