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力电器推出的全新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多地专卖店及线上直播间同步更名。
这一举措引发公众热议,有声音认为董明珠是在塑造个人IP,未来可能像孟雨彤一样,借助格力的品牌身份盈利。
![]()
对此,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2月24日的媒体座谈会上回应:“董总流量巨大,我们都知道流量能带来财富,但她的名字已被公司注册,归属于格力,她一生都奉献给了格力,根本无法用自己的名字赚钱。”
在我看来,公众或许确实误会了董明珠,她大概率如企业所言,并无离开格力的想法,但这也让董明珠与格力近年的发展方向愈发让人看不懂。
![]()
3万玫瑰空调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前几年推出的玫瑰空调,售价高达3万元左右。如今市场主流设计风格清晰可见,这款空调的造型却备受争议。
但董明珠毫不在意“土气”的吐槽,直言:“我觉得没所谓,我们要不断创新,把空调做成家里的艺术品,这就是我的目标。”
格力明珠精选也发文称,董总想用玫瑰向用户传递爱意,让这台空调成为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
格力手握海量专利,深耕白电市场多年,不可能不清楚这款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完全不符合市场需求,近乎无视消费者感受。
唯一的解释就是董明珠力挺这个项目,没人敢违抗她的权威,最终团队硬着头皮推进,结果自然是被市场淘汰。
市场营销和公关部门想必费了不少心力,才为领导的“任性”收拾残局。不过好在,这仅仅是外壳开模的费用损失,以格力的家底尚能承受,但格力的战略失误远不止这一台空调。
![]()
“死透”的格力手机
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放缓,农村人口进城热潮退去,新建房屋需求减少,与房地产强绑定的白电行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众多企业纷纷选择多元化转型,格力也不例外。
2015年,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进军手机行业。2017年6月,格力最新一代手机“色界”在格力商城上架,定价3200元。这款手机搭载的骁龙820芯片,在当时早已过时。
![]()
小米发布的小米6,搭载更先进的骁龙835芯片,64GB版本售价仅2499元,6GB+128GB版本也才2899元,至今仍有不少“钉子户”用户。
无论从品牌、产品硬实力还是售价来看,格力手机都毫无竞争力。
但董明珠对自家产品信心十足,宣称:“格力手机质量很好,就是有点贵,你们不识货,谁用谁说好。”还表示“做手机非常容易”“分分钟超越小米”。
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格力曾在2020年、2021年用格力手机折价抵扣员工年终奖;有经销商透露,进货热销空调时,必须搭配一定份额的格力手机,颇有强买强卖之嫌。
2023年5月,界面新闻从多个信源获悉,格力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官网无法打开,官方公众号也早在2020年4月后就停止更新。
如今格力手机虽已彻底退出市场,但开机画面是董明珠这一点,仍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刻板印象。
![]()
和雷军的大众口碑不同,董明珠在年轻人心中的形象恐怕已是“负资产”。
作为如此庞大的上市企业,格力为何要与董明珠个人深度绑定?一个正常运转的现代上市企业,又为何会滋生出浓厚的个人崇拜和威权统治?这还要从格力的股权结构说起。
![]()
格力为何离不开董明珠?
现代企业的控制权分为股东、董事和管理层三个层次:股东拥有名义上的最终控制权,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层负责日常运营。
理论上三者相互制衡,但董明珠仅持有格力不到2%的股份,却能拥有绝对话语权,核心原因在于格力的股权和董事会结构。
格力电器1996年上市时,格力集团持股60%,其一致行动人珠海格力房产持股10%,珠海市国资委通过国有公司间接控制70%股权,是绝对控股股东。
此后几十年,格力集团不断出让股份,持股比例持续降低。2019年,格力集团将15%股份转让给珠海明骏,后者成为第一大股东。
![]()
经过多年股份交易,格力电器已成为机构重仓的白马股,如今已无实际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目前格力第11届董事会共有9名成员,包括3名独立董事、3名执行董事(董明珠及其两名副手)。非执行董事中,有两名来自与董明珠销售网络密切相关的京海担保。
董明珠可直接影响的董事达4人,加上自己共5人,超过董事会半数席位。这意味着在最高权力机关,董明珠的影响力已占据多数,独立董事基本起不到制衡作用。
甚至在2016年,珠海市国资委作为第一大股东,在董事会中竟没有一个席位。如此一来,格力内部形成了以董明珠为核心的超稳定权力结构,让她得以任意推行自己的政策。
客观而言,董明珠在格力发展史上曾起到积极作用,但近10年来,她的影响越来越偏向负面。
格力自创始之初就带有浓厚的国资色彩,董明珠曾同时掌管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双方的决裂源于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布局。
![]()
当年8月,董明珠宣布拟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进军新能源业务,但该方案因银隆估值过高、增发价过低遭到投资者质疑。
同年10月,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等职务,仅保留格力电器相关职位;月底,中小股东在临时股东大会上否决了收购银隆的方案。
2019年,珠海国资委公开减持格力电器15%股权,近乎清仓。
从后续发展来看,这一决策十分明智——尽管新能源产业近10年蓬勃发展,但以董明珠过往的业务布局表现,格力能否做好新能源业务,实在要打个问号。
格力集团清仓时股价约45元/股,如今已跌至40元/股,足以说明市场对董明珠掌舵能力的担忧。2013年前后,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营收均在1000亿元左右,处于同一水平。
但到2024年,美的营收已翻倍,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甚至在格力的核心业务空调领域也实现了反超。如今格力仍以空调业务为主,占比高达68%。
其实格力并非没有尝试转型和多元化,新能源车、锂电池、手机、储能、半导体、医疗健康、预制菜等领域都有涉足,但由于以董明珠为核心的决策层能力不足,格力始终跟不上时代步伐。
![]()
更关键的是,格力是机构重仓股,各方权力分散,这些机构虽为名义上的股东,却无法推选出能与董明珠抗衡的掌舵人,要么清仓离场,要么只能任由她继续主导。
至于外界热议的董明珠继承人,从孟羽童到王自如,接连出走。或许每一个被视为“继承者”的人都清楚,董明珠最不需要的,恰恰是真正的继承人。
在这样的企业里,对董明珠的个人忠诚越是坚定,对格力电器的长远发展就越是一种威胁。
#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