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女子因长期刷手机如厕致盆腔器官脱垂,这一新闻让不少人直呼 “没想到”,却也揭开了现代生活习惯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在智能手机深度融入日常的当下,“蹲厕所刷手机” 早已成为许多人的标配,有人借此打发时间,有人觉得是难得的 “独处时刻”,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看似惬意的习惯,正在悄悄透支身体。
河南郑州某医院的病例中,这位 30 岁女性的遭遇并非个例。据接诊医生介绍,该患者如厕时刷手机的习惯已持续五年,每次蹲厕时间都超过 20 分钟,最长可达半小时。近期她出现排便困难、下腹坠胀,甚至站立时感觉有异物脱出,检查后确诊为盆腔器官脱垂。医生解释,盆腔器官脱垂的核心诱因是盆底肌功能受损,而长时间蹲厕正是关键 “杀手”。
![]()
人体处于蹲姿时,盆腔会承受持续压力,盆底肌需持续收缩以支撑子宫、膀胱等器官。正常排便时间应控制在 5-10 分钟,一旦超时,盆底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如同持续拉伸的橡皮筋,弹性会逐渐衰退。再加上刷手机时注意力被分散,排便反射受抑制,容易导致排便用力过度,进一步加重盆腔充血,久而久之便会引发器官脱垂。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问题已不再是中老年女性的 “专利”。近年来,医院接诊的年轻患者逐年增多,30-40 岁女性占比显著上升。专家分析,除了久蹲如厕,年轻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习惯,都会削弱盆底肌力量,再叠加不良排便方式,患病风险自然升高。盆腔器官脱垂不仅影响排便排尿,还可能导致腰酸乏力、性生活不适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预防此类健康隐患,关键在于养成良好习惯。首先需控制如厕时间,尽量在 5-10 分钟内完成,避免携带手机;其次要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喝水,预防便秘;同时应避免久坐久站,每隔 1 小时起身活动,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健康无小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习惯,往往藏着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及时调整才能为身体筑牢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