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已经来到新的路口。
1
“亮眼业绩”背后的
中国平安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三季报。
财报显示,中国平安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29.4亿元,同比增长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
同期,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增长46.2%,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9%。
![]()
从资产规模看,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平安总资产达到13.65万亿元,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和巨无霸。
乍一看,中国平安的业绩确实不错,关键的几项经营指标都很稳健。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根据东方财富网的数据,同样是前三季度,新华保险营业增速为28.33%,中国人寿为25.92%,中国太保为11.06%,中国人保也有10.90%,中国平安的排名相对靠后。
净利润增速的差距就更明显了,中国人寿增长60.50%,新华保险58.90%,中国人保28.90%,中国太保19.30%。
![]()
不是中国平安不猛,只能说同行们太猛了。
趋势同样反映在资本市场。截至11月13日收盘,中国平安在A股的股价为60.88元/股,相比历史高点跌去26%。
遥想2020年11月,中国平安的市值一度攀上1.7万亿,仅次于工行和建行。但从那以后,中国平安的股价一路下跌,市值也一度下探到7000亿左右。这两年还回升了一点,最新市值也重返万亿。
但相比巅峰时期,中国平安的市值也蒸发了近6000亿。
![]()
股价震荡之下,一众散户心情复杂。
2021年9月底的时候,中国平安的的股东数量高达130.8万户;到了2025年9月底,这个数字只剩下69.62万户,缩水了46%。
![]()
很多人带着期待而来,却带着失望离开。在网上,还有人总结了中国平安投资者的“心路历程”:
请珍惜80元的中国平安,千金难买牛回头!
请珍惜70元的中国平安,倒在黎明前是最可悲的!
请珍惜60元的中国平安,至暗时刻已过立马反转!
请珍惜50元的中国平安,底部信号出现买入等于捡钱……
![]()
更有股民自嘲:自从珍惜了中国平安后,宝马换成了宝来,宝来又换成了爱玛,爱玛又换成了永久,现在就剩下一个碗了!
2
重回“人海战术”?
业绩之外,三季报中,有一个数据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截至9月末,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增至35.4万,相比6月底的34万增加了约1.4万人。
更早的2024年,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就在逐季增加,分别为33.3万人、34万人、36.2万人、36.3万人。
为什么代理人数量的增加值得关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稍微解释下保险行业的代理人制度。
时间回到1992年,中国保险业在上海试点对外开放,友邦保险第一次将保险个人代理人带入中国市场。从那之后,疯狂开始了。2014年的时候,代理人数量只有325万人,仅仅五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这个数字来到了912万人,达到顶峰。
在保险代理人数量飙升的时间里,从2013至2020年,个人保险代理人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7.2%。
中国平安正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成熟的培训系统+完善的内勤系统,一度是平安保险的发动机,也是印钞机。
但任何事物都有周期。《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代理人数量已经减至281.34万,相比2019年底的912万人下降了69%。也就是说,超过600万代理人,逐渐离开了这个行业。
这背后,是保险行业思路的转变,从“人海战术”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平安也不例外,它从2019年就开始进行代理人制度改革。2018年的时候,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高达141.74万,如今已减少70%。100多万代理人,淹没在历史的回忆之中。
![]()
▲图源:保观
过去几年,中国平安号称要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主业,钱也砸了不少,但如今来看,它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对代理人模式的依赖。
这不免让人怀疑,难道中国平安的寿险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它要重走“人海战术”的路子?
3
“炒股大户”
纵观中国平安的三季报,投资收益也引人注目。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2.8%。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41万亿元。
![]()
这些投资主要包含什么?笔者从中国平安此前的半年报了解到,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固收资产,占比79%左右,主要包括债券投资、定期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债券型理财产品等。
二是权益资产,占比13%左右。包括股票、权益型基金、股权型理财产品。半年报显示,其股票投资占比为10.5%,达6492.94亿元,这个数字比2024年末增加了2100多亿元。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平安是实打实的“炒股大户”。
根据行业观察者“保观”的统计,平安在年内多次举牌银行和保险公司。此外,Choice数据显示,大商股份、爱施德、南京高科、宁波华翔、开滦股份、鲁阳节能、盘江股份、鲁西化工、华阳股份、葵花药业、山东高速等公司股东中均有平安系资金出现,平安投资布局之广可见一斑。
![]()
但投资都有风险,赚的时候皆大欢喜,亏的时候哭爹喊娘。也正因此,市场不免担心中国平安的业绩稳定性。
这一点,中国平安早有体会。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平安一度是地产界的“隐形大佬”。据不完全统计,曾与平安涉及股权合作的房企至少超过20家。碧桂园、旭辉、华夏幸福、融创、朗诗、绿地、招商蛇口、金地、保利、华润、绿城、九龙仓、协信等多家头部房企背后,都有平安的影子。
![]()
据“房财经”统计,平安不动产通过22家一级子公司,经由层层嵌套,一度投资了超过40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平安一度享受到了房地产的红利。根据深蓝财经的梳理,2019年、2020年,平安的投资净收益分别为774.97亿元、1247.01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比重为51.87%、87.14%。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来源于投资地产的收益。
但随着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到来,曾经的红利已然变成了拖累。在2021年财报中,因计提了华夏幸福432亿元的减值准备,平安全年利润骤降近三成。
房地产的阴影至今还笼罩着平安。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平安的险资投资中不动产敞口仍达2066亿元,占投资资产比重为3.5%。
还有压力测试显示,若商业地产价格下跌40%,平安不动产直接投资、房企债券和房地产信托计划可能面临合计1858亿元的潜在损失。
![]()
▲图源:悦云轩的雪球专栏
对中国平安来说,炒股不是问题,如何在雪崩前安全撤离才是问题。
4
尾声
作为总资产超10万亿的巨无霸,中国平安的优势也很明显。
首先,目前我国的寿险密度和寿险深度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市场,中国平安的增长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保险行业具有天生的壁垒,保险牌照很难获取,中国平安则是为数不多取得了金融全牌照的企业。
再者,中国平安被业内称为保险界的“黄埔军校”,有着完善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堪称行业领头羊。
这一切,都让中国平安有了一层光环。但过往的荣耀不等于未来的业绩,如果核心业务不能稳住增长,如果投资暗雷不能安全拆除,资本会再一次和它说拜拜。更残酷的是,大部分时候: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