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伤寒论》第12条桂枝汤方后注记载“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明确了正常出汗的标准。其中,“一时许”属于时间要素,强调出汗时间应尽量长;“遍身”为范围要素,强调出汗范围要尽量广;“漐漐”是态势要素,强调汗出要尽量和缓,速度速率无限趋近于0;“微似有汗”是程度要素,强调出汗量要尽量少,汗量无限趋近于0。以上四点是正常出汗的四个要素,即广汗法强调的“正汗四要素”。
“正汗四要素”作为汗出这个维度的身体健康指标,在指导应用桂枝汤治疗疾病时,能够精准把握汗出正常的度,使“温充肥司”、邪随汗解,而避免正气损伤。广汗法健康诊疗体系以“正汗”为治疗的指标和健康的目标,不仅在用桂枝汤时强调“正汗四要素”,在用所有方剂,包括用生活处方指导时都强调之,临床颇多收获,以下略举数例。
“正汗”治疗腹泻腹痛
刘某,男,10岁,2017年6月1日初诊。主诉:腹痛腹泻1天。1天前患者当风饮食后,当晚出现腹泻腹痛、肠鸣辘辘,测体温为37.2℃。补充水分、饮热粥、食用易消化食物后,症状未缓解,腹痛呈加重趋势,腹部放置热水袋后稍有缓解,远程求诊。刻下症:①水样便,1日6~7次,微臭,无肛门灼热感,无未消化食物;②身冷、自汗恶风;③精神尚可,食欲减退,食后自觉心下痞满;④口渴,基本无小便,体温36.8℃;舌苔白腻。
根据患者病情,方予桂枝汤:桂枝12g,赤芍12g,生姜15g,甘草8g,大枣12g。3剂。嘱患者运用桂枝汤将息法,每半个小时服药1次,服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情况,服药期间配合啜热稀粥,至全身微微有汗、腹痛消失则停后服。
当晚患者服药半剂,次日晨起大便2次,便稀。第二日晨起8时开始,按照每半小时半剂的频率服药,同时配合热粥以助药力。患儿服药过程中自感腹中温、身热明显、微微有汗出。9时30分左右共服药2剂,腹痛消失,之后未再出现腹泻。
本案患儿腹痛腹泻由感寒所致,可以参照太阴表证来治疗。《伤寒论》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桂枝汤温通,作用方向向上、向外,故既可解在表之邪风,又可治在里之下利。本案着重强调服药方法——“将息法”,以及服药目标——“正汗四要素”,使体表温热的同时腹泻停止,取效快捷。
“正汗”治疗银屑病
马某某,女,14岁,2022年1月16日初诊。主诉:全身红斑丘疹鳞屑伴瘙痒2年,加重2周。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黄豆大小的鲜红色斑丘疹,伴瘙痒症状,在山西省某医院被诊断为银屑病。此后,患者口服中药(具体不详)、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等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皮损反复,时轻时重。2周前,天气转凉后患者感冒,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后,身上的皮损加重,出现大量新起疹点,瘙痒加剧。刻下症:①全身怕冷明显,腹部、腰臀部及双下肢发凉,头部及上半身易出汗,紧张时手脚心出汗偏多,下肢不出汗;②大便1日1~2次,偏稀,小便正常;③口渴、时有烦躁;④可见全身密集性斑丘疹,上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较密集地分布在前胸、背部及四肢,融合成片,皮色暗红,干裂、瘙痒明显,其上可见抓痕,新起皮损黄豆至硬币大小。舌苔白腻,舌下淡凝暗瘀,左关细滑,右关弦滑。
根据患者病情,先后予葛根汤(葛根20g,麻黄15g,桂枝10g,生姜15g,赤芍10g,甘草片10g,大枣12g)、葛根芩连汤(葛根24g,黄芩片9g,黄连片9g,甘草6g)、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赤芍30g,桂枝30g,生姜30g,大枣25g,甘草片20g)、柴胡桂枝干姜汤(北柴胡48g,桂枝18g,天花粉24g,黄芩片18g,生牡蛎12g,干姜12g,甘草12g)四方,希望服药后全身怕冷减轻,腹部、腰臀部及双下肢凉缓解,下肢可微微见汗,容易出汗的部位汗出可控。另嘱患者打开空调、减少上半身衣服,以不冷为宜,控制头部及上半身不出汗;同时对怕冷、不易出汗的下肢裹上毯子保暖,使其微微见汗。
患者服药11天后复诊自诉:①全身怕冷、腹部、腰臀部及双下肢凉较初诊减轻2/3,头部、上半身及手脚心基本不出汗;②已无口渴,心情好转,基本无烦躁;③皮损大部分变薄、消退,可见白色消退印迹,仅背部、四肢遗留少量皮损,无新起疹点;其余情况同前。继续上方案,嘱咐患者所有时间尽量保持全身“无汗而热、热而无汗”。
随访皮损全部消退,未复发。
本案患者头部及上半身易出汗、下肢不易出汗,以“正汗四要素”为目标,嘱咐其打开空调保证头部及上半身不出汗,同时对怕冷、不易出汗的下肢裹上毯子保暖,使其微微见汗。控制容易出汗的部位不出汗,不容易出汗的部位才有出汗的可能,即广汗法术语描述的“上身不漏、下身才能不堵”。要使全身都具备“汗少而匀”的能力,便要全力控制出汗,使机体“无汗而热、热而无汗”,怕冷症状自会减轻,这8个字是指导患者操作“正汗四要素”的通俗表达。体表温热汗匀,体内郁热消散,诸症好转,皮损自愈。
“正汗”治疗糖尿病
蔺某某,男,51岁,2022年6月17日初诊。BMI为24.48。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2年余,半年前因照护患病家属而过度劳累,之后血糖波动不稳,于当地医院就诊后,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注射门冬胰岛素三餐各6u,睡前甘精胰岛素18u,血糖波动在4.2~11.2mmol/L。为进一步寻求治疗,遂来就诊。刻下症:①乏力;②基础体温36.2℃,偏低,体重75kg;③头部大汗出;④食欲旺盛;⑤大便每日1次,偏黏,小便黄;⑥腹部及腿凉。
根据患者病情,方予自拟坎坤坎方加味:生黄芪12g,肉桂6g,生地黄5g,鸡内金3g,茯苓10g,百合12g,知母5g。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
2周后患者停用全部胰岛素,全天血糖低于6.6mmol/L,其他情况出现如下变化:①精神明显变好;②基础体温升高至36.5℃左右,体重减轻4kg;③头部多汗明显减少且可控;④食欲可控,食量减为原量1/3;⑤大便每日1~2次,顺畅,小便正常;⑥腹部及腿凉明显缓解。
通过治疗,患者由原来的头部大汗出变为出汗减少且可控,基础体温由原来的36.2℃升高到36.5℃,腹部及腿凉症状也明显缓解,血糖在停用全部胰岛素的前提下全部达标。
本案患者病情复杂,头部大汗出、食欲旺盛属热象,而基础体温低、腹部及腿凉为寒象,呈现中上郁热、中下偏寒的状态。出汗多导致体温降低,体温降低又使基础代谢下降,进而影响血糖和体重,形成恶性循环。治疗着眼点在于“汗、热、代谢”,其中,汗的可控是郁热减轻、食欲可控的重要指征,是身体散热减少、基础体温升高的保障。上身汗出减少,下身怕冷减轻,趋向“正汗”的同时,基础体温随之升高,基础代谢增强,逐渐向“温、充、肥、司”的卫气正常功能状态转变,血糖自然降低。
综上所述,“治病必求于本”,任何疾病中整体失调是根本,症状和指标是表象。文中的“腹痛腹泻”“皮损”“血糖高”都是表象、标象,治标很多时候是舍本逐末。而“正汗四要素”是健康指标,将治疗目标定位为恢复和保持“正汗”,是广汗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核心机理,是在治本。在实际临床中,广汗法健康诊疗体系围绕“正汗”目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药物处方和生活处方,不断拓展治疗范围,旨在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杨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