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保守派媒体《产经新闻》披露:高市早苗政府正推进自卫队军衔改名计划,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将“1佐”恢复为二战旧称“大佐”。
这一看似简单的称谓调整,在互联网上激起强烈反响,网友的尖锐评论直指问题本质:“大佐”二字沾满亚洲人民的鲜血,不是换个马甲就能洗白;“军国主义的阴魂还没散,高市早苗这届政府注定短命”。
这场舆论风暴的背后,是历史记忆的集体觉醒,更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倒行逆施的严正警示。
![]()
“大佐”绝非普通的军衔称谓,而是刻在受害国人民记忆中的战争符号。
在中文语境里,这个词汇几乎等同于侵华日军的暴行缩影——二战期间,大佐作为旧日军佐级最高军衔,担任联队长、师团参谋长等要职,管辖数千兵力,是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一系列惨案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网友称:小时候看抗战剧,“大佐”就是反派标配,他们烧杀抢掠的画面刻骨铭心,现在日本要恢复这个称谓,不是在伤口上撒盐吗?
另一位网友的发言更具历史深度:二战后日本改用“1佐”而非“大佐”,本身就是对战争罪责的隐性承认,如今逆势而为,分明是想篡改历史记忆。
这些评论印证一个事实:历史的伤痕从未愈合,任何试图美化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行为,都将遭到受害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高市早苗政府的军衔改革,本质上是其军事扩张野心的集中暴露。
按照改革方案,除“1佐”改“大佐”外,自卫队将全面复刻旧日军军衔体系,“将一、将二、将补”将对应改为“大将、中将、少将”,“尉”级军官也将恢复“大尉”等旧称。
这套操作被日方美其名曰“与国际标准接轨”,但网友早已看穿其真实意图:“自卫队现行军衔体系完全能满足作战指挥需求,所谓接轨不过是借口,真实目的是摆脱和平宪法束缚,把自卫队打造成真正的军队”。
事实上,这一改革与日本近年来的军事动作形成危险共振:2025财年国防预算突破8.7万亿日元,重点发展远程巡航导弹、轻型航母等进攻型装备;通过安保法案解禁集体自卫权,与北约建立“个别针对性伙伴关系”,逐步突破“专守防卫”的底线。
网友一针见血:军衔改名是表,军事扩张是里,高市早苗政府想让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这是在给亚洲埋雷。
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联合执政协议,注定这场改革的短命结局。
10月两党达成的协议将2026年修改军衔制度列为重点议程,但这种基于右翼共识的政治操作,既违背历史正义,也不符合日本民众的和平诉求。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正在引发地区安全格局的动荡。
韩国网友同步发声抗议,菲律宾等国也对日本的军事转向保持警惕,“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现在各国都在加强防务建设,高市早苗政府的挑衅只会让日本陷入孤立。”
从中国角度看,“大佐”的复活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亵渎,更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威胁。
“我们爱好和平,但绝不忘记历史,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1931年的中国,任何敢挑衅我们底线的势力,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事实上,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对军国主义复活坐视不管。
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已经具备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强大能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大佐”军衔的复活,暴露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健忘与傲慢,但历史的审判台从不缺席。
高市早苗政府试图通过符号重构篡改历史、扩张军事,这种违背和平潮流的“旱苗”,注定会在历史正义的阳光和地区国家的警惕中枯萎。
正如中国网友说的那样,“和平来之不易,任何试图复活军国主义的行为,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高市早苗政府的短命结局,从推动这项改革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日本若真想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就必须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历史,放弃军事扩张野心,而不是在“大佐”这类带血的符号上做文章。
“大佐”阴魂不散,终究只是回光返照;“旱苗”逆势生长,必然难逃夭折命运——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正义的裁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