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财银社
文章 | 甄欣
编辑 | 石艺
![]()
随着9月1日,重庆银行发布的《关于经营情况的自愿性公告》,截至2025 年7月31日,该行资产总额达到100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1亿元,增幅17.76%,资产规模突破一万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正式跻身全国万亿级城商行之列。
与同样冲刺万亿俱乐部的其他几家城商行相比,重庆银行的势头显然更加猛烈,但这份激进的打法也使得重庆银行在资产质量上出现了不小的滑坡,不断攀升的迁徙率与风险加权资产给后续的发展留下了一个问号。
万亿光环下的隐忧
根据重庆银行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不良贷款率由2024年末的1.25%下降至1.17%,表面上来看,这是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积极信号,然而,若将视线移向其资产质量的前瞻性指标与资本充足性指标,便会发现潜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压力。
首先是该行关注类贷款虽较上年末有所下降,2.05%的绝对水平依然不容小觑,更为关键的是,其关注类贷款迁徙率高达64.35%,较上年末的20.49%大幅增长,这表明资产质量下迁的压力和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
其次,在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大幅增长16.32%的驱动下,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末的9.88%快速下滑至8.80%,降幅达108个基点,资本消耗速度令人侧目。
这种“不良率下降、迁徙率高企、资本快速消耗”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重庆银行在冲刺万亿的路上所留下的痕迹,即通过加速风险资产扩张来追求规模与利润的同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潜在风险的充分暴露,但同时也急剧消耗着最为宝贵的资本资源,为未来的持续稳健的发展买下了隐患。
迁徙率,特别是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动态变化和风险预警能力的关键领先指标,它反映了在特定时期内,正常或关注类贷款向下级分类恶化的速度和比例。
重庆银行高达64.35%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是一个极其强烈的危险信号,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关注类贷款在半年内迅速劣变为不良贷款,这几乎表明其“关注类”资产的认定标准可能未能充分、及时地反映其内在风险,大量的潜在不良贷款在风险暴露的初期仅被归类为关注类,随后便以极高的效率转化为实质不良。
这种“高速迁徙”现象的背后,通常与银行信贷资产的客户结构、行业集中度以及贷后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紧密相关。
作为一家深耕重庆、辐射川陕黔的城商行,其贷款投放不可避免地与区域经济结构绑定,当区域经济面临转型升级阵痛或部分行业持续承压时,这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客户便会首当其冲,其贷款质量便会发生断崖式下滑,从而导致迁徙率陡增。
另一方面,如此高的迁徙率也对其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提出了严峻质疑,说明银行在风险发生的早期未能有效识别、预警和干预,往往等到风险充分暴露后才进行分类下调,这是一种被动的、滞后的风险管理表现。
高迁徙率对银行盈利和资本的侵蚀效应是直接且持续的,贷款从关注类迁徙为不良类,意味着银行必须为此计提更多的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半年报显示,重庆银行2025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达19.15亿元,同比增幅18.07%,这直接吞噬了当期利润。
![]()
更重要的是,这种高迁徙模式意味着银行需要为庞大的关注类贷款“堰塞湖”预备巨量的潜在拨备资源,对未来利润形成持续性的压制。
如果未来宏观经济环境未能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下行,这个“关注类贷款水库”将继续以高速率向“不良贷款”泄洪,银行将陷入“盈利补充拨备-拨备消耗盈利”的循环怪圈。
而这正好无缝衔接到了重庆银行当前面临的另一个核心矛盾:风险加权资产的飞速扩张与资本充足率的快速下滑。
风险与资本的恶性循环
半年报显示,重庆银行风险加权资产(RWA)同比增长16.32%,远超其总资产增幅的14.79%,这说明其资产扩张主要集中于更高风险权重的类别,通常是信贷投放,尤其是对公贷款。
![]()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能快速做大规模和提升利息收入,但代价是资本的急剧消耗,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半年内下降108个基点至8.80%,虽然仍高于监管要求,但下滑速度之快已亮起红灯。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缓冲垫,其快速下降意味着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正在被其自身的风险资产扩张所稀释,一方面,高速的RWA增长带来了潜在的未来收益;但另一方面,它也在提前支取银行的“风险资本弹药”。一旦资产质量出现超预期的恶化,资本充足率将面临进一步的下行压力,可能触发监管底线或市场信心的动摇。
将高迁徙率与高RWA增速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一条内在的逻辑链条,重庆银行可能通过相对激进的信贷投放策略来维持业务增长和市场份额,这部分新增贷款或存量贷款中的一部分,因其客户资质或所处行业周期等原因,潜藏着较高风险,在贷后管理中未能被有效过滤或缓释,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关注类贷款池。
随后,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催化下,这批关注类贷款又以极高的效率转化为不良贷款,迫使其加大拨备计提,损耗当期利润和资本积累,同时,为了维持增长,又不得不继续追加新的风险资产投放,从而进一步加速资本消耗。
而前不久重庆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等违规行为,被罚款220万元。屡屡因在信贷管理问题上“栽跟头”也从侧面反映出该行近年来激进打法所产生的隐患。
![]()
从规模导向转向高质量与资本集约化发展
对于重庆银行而言,其面临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业务发展问题,而是战略层面的重新审视与抉择。未来,必须彻底扭转重投放、轻管理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将风险防控置于更优先的位置。
这需要提升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在贷前调查的风险识别准确性、贷中审查的独立审慎性和贷后管理的预警有效性上下功夫,力争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减缓贷款向下迁徙的速度,降低潜在损失。
同时,必须优化资产结构,主动控制风险权重过高领域的信贷投放增速,更多地向低资本消耗、高回报率的业务倾斜,如零售贷款、票据贴现、低风险中间业务等,努力走一条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