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9时,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迎来重要时刻——我国自主研制的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解缆启航,驶向预定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这艘满载排水量超4万吨的"海上巨舰",将通过多科目测试验证动力系统、电力供应等核心装备的可靠性,标志着我国两栖作战装备建设迈入新阶段。
一、从图纸到实舰的跨越式突破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自2024年12月正式下水以来,四川舰的建造进度始终牵动军迷目光。作为全球首款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两栖攻击舰,其舰体设计融合了航母与两栖登陆舰的双重优势,可搭载固定翼无人机、气垫登陆艇和两栖装甲车辆。建造团队采用"模块化建造+分段合拢"工艺,将原本需要36个月的建造周期压缩至28个月,创下同类舰艇建造速度新纪录。
系泊试验阶段,工程师们对全舰1200余个舱室进行逐一检测,完成3000余公里电缆敷设验收,确保舰上电力系统实现"双冗余设计"。在装设备调试环节,舰载电磁弹射器完成200次连续弹射测试,甲板升降机实现每分钟15米的升降速度,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二、海试科目直指作战能力核心
![]()
此次出海试验将持续72小时,重点检验三大核心系统:双轴双桨推进装置需在12级风浪条件下保持稳定航速;综合电力系统要验证"战时全电驱动+日常混合供电"模式切换;舰载武器系统将进行防空导弹垂直发射测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试验团队将首次验证无人机蜂群起降技术,这标志着我国两栖舰艇向智能化作战平台迈出关键一步。
军事专家指出,四川舰采用的双舰岛设计独具创新,前舰岛负责航海指挥,后舰岛专注航空管制,这种布局可大幅提升舰载机起降效率。其飞行甲板面积达8000平方米,相当于20个标准篮球场,能同时起降6架直升机或3架固定翼无人机。
三、技术突破背后的体系化支撑
![]()
四川舰的快速成型,折射出我国船舶工业的体系化进步。沪东中华造船厂新建的30万吨级船坞,可同时建造3艘万吨级舰艇;江南造船厂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将焊接精度提升至0.1毫米级;中船重工704所研制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实现能源利用率比传统系统提升25%。
在配套装备领域,国产气垫登陆艇已完成7级海况适应性改造,最大载重量突破60吨;舰载无人机实现"察打一体"功能整合,滞空时间延长至8小时;新型两栖装甲车采用全电驱动技术,水上航速提升至30节。这些装备的协同发展,构建起完整的两栖作战装备体系。
四、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投送的战略转型
![]()
四川舰的服役将彻底改变我国两栖作战模式。其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可使固定翼无人机实现短距起飞,作战半径覆盖第二岛链;模块化任务舱设计支持快速转换医疗救护、人道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模式;双舰载机起降点布局使舰载机出动效率比传统两栖舰提升40%。
军事观察家认为,四川舰与山东舰航母形成"高低搭配"作战体系,前者专注两栖投送,后者负责制海作战,这种组合使我国海军具备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投送转型的硬件基础。未来随着更多076型舰艇入列,我国将形成以航母为核心、两栖攻击舰为骨干的远海作战群。
«——【·结语·】——»
![]()
站在沪东中华造船厂的码头上回望,四川舰犁开的浪花正书写着新时代海军建设的壮丽篇章。从仿制改进到自主创新,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这艘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海上堡垒",不仅承载着强军梦想,更见证着中国船舶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当它最终加入人民海军序列时,必将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又一柄利剑。#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