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Tech近期活动推荐:
HRTech概述:过去两年,HR 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AI 会不会取代 HR”、“AI 能不能提升 HR 的效率”,但在技术快速落地的背后,有一个更关键、却普遍被忽视的现实正在发生——AI 治理(AI Governance)正成为企业组织能力的新核心,而 HR 在其中既是最大缺席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最新发布的《AI Governance Profession Report 2025》给出了一个清晰信号:AI 治理正在从“技术问题”变成“组织问题”;从“法律合规”变成“人才与文化变革”。这篇文章将带你从 HR 的角度,看懂这波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视频解读可以访问 视频号 :HRTech
引言:从AI热议到HR的现实困境
企业高层对人工智能(AI)的期待与日俱增,而人力资源(HR)领导者则陷入了一场日益严峻的现实困境。在这场变革中,HR的角色正被他人定义,而影响这一全新权力格局的窗口期正在迅速关闭。这已不仅是关于效率工具的讨论,而是一场关乎HR未来战略价值的生存之战。
权威机构IAPP最新发布的**《2025年AI治理专业报告》**用冰冷的数据敲响了警钟。报告显示,高达77%的公司已在着手AI治理,且对47%的公司而言,这已是排名前五的战略要务。
这已不再是边缘议题,而是企业的核心战场。更值得警惕的是,报告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近乎所有企业(98%)都预计需要增聘员工来应对AI治理的需求。这不仅是一个合规挑战,更是一个迫在眉睫、规模庞大的组织与人才挑战。
然而,HR在这场游戏中身在何处?正如HR Rebooted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chelle Strasburger所指出的:“作为组织政策的守护者,设计和实施能够平衡团队、降低风险并驱动最大商业影响的AI战略与治理,是HR的责任与荣幸。”现实却不容乐观。数据表明,AI治理的版图正在被划分,而HR却可能被排除在外。
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份权威报告,为您揭示四个可能颠覆HR传统认知的“真相”。我们将不仅呈现数据,更会深度剖析“这对HR意味着什么”,并提供切实可行的“HR行动指南”,帮助您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企业负责任AI生态的关键架构师。
![]()
1. 洞察一:反直觉的“治理先行”策略已成主流,等待观望等于落后
传统观念是“先应用,后治理”——引入新技术,待问题出现后再制定管理政策。然而,《2025年AI治理专业报告》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前瞻性的主流模式,这对HR规划未来工作方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报告中最令人惊讶的发现之一是,“治理先行 (governance first)”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策略。数据显示,在那些尚未使用AI的企业中,已有高达30%启动了AI治理的相关工作。
这对HR意味着什么?这彻底颠覆了HR部门的传统工作模式。HR习惯于在新的软件或工具引入后,才开始制定配套的使用政策。但AI的系统性风险——从招聘歧视到绩效评估偏见——要求HR必须转变思维。我们不能再等到AI工具在全公司铺开后才被动地“打补丁”,而必须在技术大规模部署前就深度介入,参与顶层设计,确保“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一开始就嵌入AI应用的DNA中。
HR的行动指南:从“被动响应者”到“主动设计者”HR领导者必须将AI治理前置,将角色从政策的执行者转变为规则的设计者。
发起风险评估:在企业计划引入任何新的HR Tech或AI工具(如AI简历筛选、员工情绪分析软件)之前,主动联合IT、法务及合规部门,共同发起全面的风险与影响评估。
嵌入政策框架:将AI伦理和负责任的使用原则,提前整合进现有的管理框架中。修订《员工手册》、招聘政策和绩效管理流程,明确AI工具使用的边界和规范。
学习行业先例:全球人才公司Randstad的案例极具启发性。他们很早就意识到AI在招聘这一高风险领域应用的潜在影响,因此早在2019年就着手定义了一套AI原则,确保其技术应用从一开始就走在合规与道德的轨道上。
将治理前置,不仅是风险规避,更是战略远见。当HR完成了这一步,下一个问题自然浮现:这项关键工作,究竟由谁来主导?
2. 洞察二:AI治理并非HR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主动融入的“跨职能联盟”
明确AI治理的组织归属和HR在其中的定位,是确保其发挥影响力的前提。然而,报告数据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许多HR感到警醒。
当被问及哪个部门对AI治理负有主要责任时,报告显示,目前的主导者是隐私部门 (22%)、法务与合规部门 (22%)以及IT部门 (17%)。一个最刺眼的数据是:没有任何一家受访企业 (0%) 将HR列为主要负责部门。
这对HR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尽管AI的应用深刻影响着组织的“人”,但HR在企业的AI治理架构中并非天然的核心玩家。然而,这并非意味着HR已被边缘化。报告同时强调,构建AI治理体系需要一个“村庄的共同努力 (it takes a village)”。更重要的是,数据显示,有21%的企业预计HR部门将在未来承担更多的AI治理职责。更深层次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在更成熟、规模更大的AI治理团队中,HR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当治理团队规模达到11-20人时,HR的参与预期跃升至33%;当团队规模为21-30人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这正是HR主动出击、确立自身价值的战略机遇期。
HR的行动指南:采取“联盟策略”,而非争夺“所有权”HR的最佳策略不是去争夺AI治理的“所有权”,而是成为这个跨职能联盟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剂”与“赋能者”。
锻造正式合作机制:主动与法务、IT、隐私和安全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报告指出,39%的公司已经设立了AI治理委员会,HR应积极争取成为其中的核心成员,贡献在员工关系、组织文化和道德伦理方面的专业视角。
主导AI素养提升:发挥HR在组织变革管理、内部沟通和员工培训方面的核心优势,主导全员的AI素养(AI Literacy)提升计划。TELUS公司的实践堪称典范,他们通过向所有团队成员提供数据和AI扫盲项目,并建立一个由业务部门专家组成的“数据管家 (data stewards)”网络,成功地将治理文化渗透到业务的方方面面。
拥抱跨部门协作的复杂性:正如Credo A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avrina Singh所观察到的,接受当前治理结构的分散性,并从中找到合作的切入点。
当HR成功融入这个联盟后便会发现,真正的挑战不仅在于“由谁来做”,更在于“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而这恰恰是HR可以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3. 洞察三:真正的AI人才缺口,是既懂技术又懂合规的“治理专家”
在AI时代,当企业热议“AI人才抢夺战”时,目光大多聚焦于算法工程师。然而,报告揭示了人才缺口的另一面——一个对HR而言更具战略价值的新战场。
数据显示,23.5%的受访者表示,找到合格的AI专业人才是交付AI项目的一大挑战。报告进一步解释,这里所指的“合格人才”并非技术开发者,而是那些能够驾驭和管控AI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即**“AI治理专业人才 (AI governance professionals)”。他们不仅需理解AI技术,更要具备治理、风险和合规(GRC)的深厚知识,并能将复杂的法律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可执行的政策。而前文提到的98%的企业预计需要增聘AI治理人员**,更是将这一人才缺口的巨大规模暴露无遗。
这对HR意味着什么?这一发现直接将AI治理的挑战与HR的核心职能——人才战略、招聘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既然HR在治理所有权上(洞察二)处于劣势,那么其最强大的战略反击就是成为这一稀缺人才的独家供应商。HR的战场不能局限于“如何用AI工具”,更要上升到战略层面,思考“如何为公司储备管理AI的人”。这为HR提供了一个从后台支持走向前台战略赋能的绝佳机会。
HR的行动指南:将“AI治理人才”纳入战略性劳动力规划HR部门应立即行动,将这一新兴的人才类别纳入其战略性劳动力规划(Strategic Workforce Planning)中。
修订招聘标准:在招聘法务、合规、IT等相关岗位时,将AI治理知识或相关认证(如报告中提到的AIGP认证)作为优先考虑或必备条件。
启动内部“增能 (upskilling)”项目:与其向外苦苦寻觅,不如向内挖掘潜力。为公司现有的隐私、法务、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员工设计专项培训,帮助他们补充AI知识,使其成长为内部的AI治理专家。IBM正是通过抽调不同背景的专家组建核心团队,并对业务部门的合规专员进行系统性培训,成功构建了其治理能力。
明确HR的监督角色:HR必须认识到自身在确保AI合规使用与维护员工信任方面的关键角色。正如Upright HR创始人Brian Kosicki所强调的:
即便拥有了合适的专才,若没有足够的权威,他们的努力也可能付诸东流。这便引出了第四个,也是关乎成败的洞察。
4. 洞察四:领导力层级比部门归属更重要,高级别负责人是信心的关键
对于AI治理这样一项需要打破部门壁垒的复杂项目,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不是技术或流程,而是领导层的支持和清晰的问责机制。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也为CHRO向董事会建言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
数据显示,总体而言,52%的企业对遵循《欧盟AI法案》等严格法规有信心。但当我们将负责人的级别考虑在内时,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公司最高级别的AI治理负责人是高级副总裁(SVP)或以上级别时,这一信心比例飙升至71%!
这对HR意味着什么?这一发现的深刻含义在于:AI治理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被安置在哪个具体部门,而更多地取决于负责人的级别、其所能调动的资源以及其在组织中的话语权。高级别领导的直接参与,能确保AI治理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战略要务,而非一个孤立的、仅为应付检查的合规任务。
HR的行动指南:在公司治理层面推动建立清晰的问责制作为公司高管团队的一员,首席人力资源官(CHRO)应从更高层级的公司治理角度出发,推动建立强有力的AI治理问责机制。
任命高级别负责人:向CEO和董事会明确建议,应任命一位SVP或更高职级的负责人来统一领导公司的AI治理工作,确保其拥有跨部门的决策权和资源调配能力。
融入高管绩效考核:为了确保AI治理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投入,应推动将AI治理的进展和关键风险指标,纳入高管团队的绩效考核(KPIs)体系中。
以身作则,加强HR领域的监督:HR自身在人才招聘等领域使用AI时,由于涉及高风险决策,更需要高级别的监督。可以借鉴Randstad的经验,他们不仅设立了AI指导委员会进行战略决策,还成立了独立的数据道德咨询委员会来审视伦理问题,构建了多层次的治理架构。
当治理的问责机制在最高层得以确立,AI治理才能真正从纸面走向实践。
HR的战略抉择——做规则接受者还是规则制定者?
数据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图景:AI治理的架构正在被快速搭建,无论HR是否参与其中。这是一个**“治理先行”(洞察一)的时代,由一个HR目前“所有权”为零的“跨职能联盟”(洞察二)所主导,这个联盟由高级别领导**(洞察四)挂帅,并且他们正迫切地寻找市场上极度稀缺的**“治理专家”**(洞察三)。这并非又一项合规任务,而是关乎企业未来组织形态的架构性工程。
面对这股浪潮,HR正站在一个关键的战略十字路口。您的选择不再是成为“旁观者”还是“架构师”,而是成为“规则的接受者”还是“规则的制定者”。您可以被动地等待其他部门制定好规则后去学习和执行,也可以主动出击,利用HR在组织文化、人才发展和道德伦理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这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正如万事达卡(Mastercard)的首席隐私与数据责任官Caroline Louveaux所言,这不仅是责任,更是机遇:
“我们已将负责任的AI融入创新流程,并专注于提升AI素养,以确保组织各层级都为AI做好了准备。……我们期待与该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从而建立信任,让AI惠及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 — Caroline Louveaux, Chief Privacy and Data Responsibility Officer at Mastercard
当AI正在重新定义工作时,HR将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是成为规则的被动执行者,还是成为信任的主动守护者?
在未来6到12个月内,您将采取哪一项具体行动,来确保HR在公司的AI治理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于HRTech
HRTech 领先的专注人力资源科技商业服务平台,作为HR领域唯一深度垂直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进步与发展,持续引领行业新科技新趋势新产品新方向。
HRTech核心报道HR科技创新企业与产品,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定期发布行业市值榜单和HR科技云图,持续举办高品质的专业前沿峰会论坛,表彰认可业内先进。
![]()
(高清版本下载可以通过 mapofhrtech.com 获取 或者回复云图获取高清大图 或者点击这里https://www.mapofhrtech.com/Index/download/ )
![]()
别让薪酬拖垮业务!这份白皮书是增长钥匙!-破解传统薪酬困局,带你从合规到战略不止算对工资!更能靠薪酬降本、留人才、撑业务--1份白皮书=治理/流程/安全全方案 +天弘科技年省 10 万小时实战经验
立即下载:http://hrnext.cn/7OSy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