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嘉宾、业界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北部都会区面积达3万公顷,占全港土地三分之一,它不仅是一个地区规划那么简单,更代表着香港经济重整、产业升级,以及深港融合的新篇章。我今天很荣幸代表香港工业总会,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看法。
![]()
北都战略定位及发展蓝图
首先谈谈北部都会区的战略意义。根据特区政府最新规划,北都将新增超过3,000公顷发展土地,预计可创造50万个职位,容纳250万人口。最重要的是,它将连接深圳,贯通整个大湾区,成为香港创科、物流和高端制造的新引擎。
工总欢迎政府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接纳业界建议,推出多项措施全面提速推动北都发展,包括成立由行政长官亲自主持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以及三个由司长级领导的专责小组,提升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推动“提速提效”。报告还提出订立专属新法例,明确拆墙松绑,简化行政流程,使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流程更灵活、更有效率。我们工业界欣见政府订立加快发展北都的专属法例和灵活批地安排,不单能有效加快北都土地开发步伐,更能增强业界参与北都建设的意愿,推动更多企业落户投资北都。
北都不仅是建屋造地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平台。政府将北都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其中的创科地带,包括新田科技城、河套港深创科园和牛潭尾新发展区,分别负责科研转化、产业落地和人才集聚,并将与深圳科技走廊紧密连接。北都既是经济项目,更是一场跨时代的城市更新。透过这个大型发展计划,香港将进一步巩固国际创科枢纽的定位,为未来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
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一区两园、一河两岸”的合作模式,让深圳负责生产供应链,香港发挥创科、金融和管理优势,形成“深港双引擎”,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创新大局,打造世界级的科技产业走廊。
政府现采用“片区开发”和“产业先导”模式推动北部都会区,不再沿用以往“先建屋、后招商”的传统思维,而是从规划阶段开始,便同步处理产业发展需要。例如洪水桥和粉岭北的新规划,已明确预留产业用地,部分地段更考虑成立专门的产业园区公司,以针对性模式落实招商引资。这种“边建设、边进驻”与“双信封制”招标结合的策略,有助吸引产业尽早落户,使城市发展不再是被动等待企业进驻,而是主动为产业设计配套。工总非常欢迎政府这种前瞻思维,北部未来的发展理念非常清晰,是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由创科和高端制造引领整体规划,再逐步完善社区配套。
香港工业新定位及发展配套
谈到工业,不少人以为香港已没有工业,但事实是我们的工业已经转型。工总今年7月发表的《香港制造:新型工业化策略》报告指出,本港工业占GDP约4.4%,其中新型工业贡献约1.4%,即约400亿港元。与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占GDP达16.2%,包括研发设计、物流、贸易、专业服务等。这些数字反映出创科研发、工业设计、测试认证和数据应用,已成为本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有稳步上升的趋势。
这份报告提出了七大政策倡议,包括发展高端制造业、打造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库、推动以创新为核心的工业文化、为新型工业企业提供发展诱因、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行政效率、建立“品牌·香港”、支援港商开拓新市场、促进区域产业融合,以及完善统计方法反映最新发展情况。这些建议都是经过深入研究和业界访谈整理而成。
我们特别欣见政府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积极回应工总提出的多项方向,例如推动新型工业化、成立产业发展专责机构、加快北都建设、灵活批地和强化产学研合作等措施。真正做到政策对接、务实推进,体现政府对工业发展和创新转型的决心。
要释放北都的潜能,必须有完善的协调机制,让政府、业界、科研机构和资金力量都能够协同发挥。我们认为未来北都的规划,可以进一步强化政、产、学、研、投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加快落地转化成创新产品和产业动能。
同时,北都发展中的“大学教育城”亦可以发挥桥梁角色,建立一个跨界的创新生态圈,培育创科人才,推动研发、制造、金融和市场环节互相支援。要让“南金融、北创科”这个格局真正发挥效用,香港就要做到产业、金融和人才三方面互相配合、环环相扣。
对接国家发展大局
最重要的是,国家“十五五”规划刚刚通过,国家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包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将充分发挥中国大市场优势,打造“购在中国”品牌。对香港而言,这是重大战略机遇。
北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必须全面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充分发挥香港在金融、贸易、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优势,为内地的高端制造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支援。同时,我们也要吸引国际创科企业落户北都,打造一个“引进来”与“走出去”兼备的双向开放平台。香港可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有力推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并促进产业链重构,为国家、为香港都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工总会积极配合国家和特区政府部署,推动业界把握“十五五”新机遇。工总亦会继续推动“品牌·香港”概念,展现香港工业生态圈在研发、设计、品质管理、供应链运作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世界级实力,令“Made by Hong Kong”成为国际市场的信心保证。
结语
展望未来,北都将是我们连接世界的新窗口。随着RCEP和“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崛起,香港企业可以以北都作为进军湾区和世界市场的桥头堡,从本地市场踏入全球价值链的新舞台。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林世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