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通勤、空中巡查、无人机穿梭送货……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片里闪现的场景,如今正一步步走进现实,低空经济也从概念探索跃升为重塑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产业。
在这一新兴赛道上,国家层面已明确方向。“十五五”规划明确,将低空经济列为新兴支柱产业,要求各地结合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新航向。
“十四五”期间,青岛不仅将低空经济纳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出台专项实施方案,更落地了跨城物流、海岛通勤等常态化航线,集聚起航空制造、运营服务企业,让“空中蓝图”变成了看得见的实景。
迈入“十五五”,青岛的步伐更坚定:锚定“千亿级产业引擎”目标,计划在技术攻关和场景扩容等领域持续发力,要让低空经济成为城市向上突破的新动能。
![]()
青岛低空经济的“先天底气”
青岛发展低空经济,从一开始就手握“好牌”。
区位上,它是京津冀与长三角的“黄金节点”,是面向日韩的“门户城市”,胶东国际机场的枢纽效应叠加胶东经济圈的辐射力,让低空经济能轻松链接跨境物流、区域通勤,形成“一核辐射、多域联动”的格局。
基建上,“硬支撑”与“软保障”双线领跑。截至“十四五”末,青岛已建成平度慈航、即墨、莱西店埠、西海岸4个通用机场,数量居山东省首位;同步布局181个直升机固定及临时起降点、26个无人机专业服务站点、56个无人值守全自动机场,更试点搭建无人机自动机巢,探索设施建设新模式。软件层面,全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落地运行,涵盖飞行计划自动审批、空域网格化管理、全流程风险评估等六大核心功能,实现“硬件打底、软件提效”,让低空飞行从“审批难”变为“便捷飞”。
![]()
场景上,青岛则是“天然试验场”。崂山的低空观光、青岛港的无人机巡检、西海岸的海岛物流、城市里的环保监测……山海相拥的城市形态与多元产业需求,让低空应用场景遍布文旅、港口、民生、治理等领域,早早验证了其实用价值与扩容潜力。
这些优势,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赋能,共同撑起了青岛低空经济发展的“底气”。
从“纸上规划”到“落地生花”
“十四五”这五年,是青岛低空经济从“萌芽破土”到“抽枝展叶”的关键阶段。顶层设计、场景应用与产业集群三线并进,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清晰路径。
顶层设计打出政策“组合拳”。青岛不仅将低空经济纳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更出台《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空域管理、产业扶持、场景试点、安全监管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破解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
场景突破,从物流到城市治理全面开花。2024年6月,北方首条跨城低空物流航线开通,青岛特色农副产品借“空中通道”直抵北京;2025年2月,西海岸新区积米崖港至灵山岛的18公里航线启用,成为北方首条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航线,邮政、顺丰、京东等8家企业共同参与,将运输时间从30–40分钟船程压缩至10分钟,实现活海鲜、急用药“空中直达”。
![]()
城市治理迈向智慧,地铁4号线率先应用“无人机+AI”智慧巡检技术,成为国内首批深度融合该模式的示范项目;全国领先的航空救援体系同步建成,投入2架Ka-32、6架H135直升机,覆盖应急、警航、引航等多领域,实现快速响应与协同调度。
产业根基持续夯实,集群效应加速凸显。通用航空制造领域,青岛已形成万丰钻石DA50飞机、空客H135直升机两大主流机型生产能力,并孵化中科航星、远度智能、云世纪等一批无人机研制企业,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
载体平台同步升级。关停三年的流亭机场实现“重启”,2024年8月中大型无人机惯性导航技术验证首飞的完成,标志着这里正转型为低空经济核心承载区,未来将联动航空高校打造产业学院;青岛高新区则迎来青直航空入驻,作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重要力量,企业将重点建设发动机维修中心、模拟机培训基地及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年深耕,青岛以场景拉动应用、以政策激活创新、以生态凝聚动能,让低空经济从“规划蓝图”真正落地为“现实风景”。
锚定“十五五” 青岛迈向千亿级
站在“十五五”的门槛上,青岛低空经济发展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据《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到2027年要形成济南、青岛市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
作为核心引擎之一,青岛率先发布《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打造10个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基本实现城区航线网络30分钟全覆盖,推动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迈向“全域融合”。
![]()
在实施路径上,青岛将在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空飞行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加力推动产业提质增量、提升空域效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技术创新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青岛将加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综合性强、测试全面的连续式内流热物理试验装置。同时,支持空天动力结构服役安全试验装置积极申报国家“十五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是另一重要举措。青岛计划与国内航空院所共建低空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依托在青航空科研院所开展电动、氢能等新能源飞行器及动力系统、储能系统、大型货运无人机的研制与应用技术攻关。
在产业落地方面,青岛也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在今年年初印发的《青岛市2025年重点建设类项目名单》中,吸气式发动机关键部件热物理试验装置项目、赛飞EB-PVD项目、年产350架钻石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升级改造项目等3个低空经济项目入选,体现了青岛在推动战略落地过程中,从“政策意愿”到“发展实效”的明确导向。
从国家“十五五”规划定调,到青岛“10+1”体系的精准落子,青岛在低空经济的蓝海中,正走出一条“政策引航、优势赋能、实干破局”的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