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的一则通话消息,在外交辞令背后透出耐人寻味的信号。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与加拿大外长阿南德通电话,双方用“转折点”“战略引领”“正确轨道”等词汇描述当前关系。这番互动发生在一个微妙时刻:加拿大农业部长希思·麦克唐纳刚结束访华行程,公开表示“加中关系开始缓和”,而加拿大总理卡尼在APEC峰会与中方领导人会晤后,更直言这是七年来首次正式会晤,标志着“双边关系的转折点”。
![]()
加拿大油菜籽贸易的困境折射出这个国家在外交战略上的严重失误。2024年加拿大对华油菜籽销售额高达49亿加元,却因政府盲目跟随美国对华挑衅政策,导致这片黄金市场几乎停滞。西部地区4万名种植户人均损失数万美元,农业部长麦克唐纳坦言“加拿大农民迫切期盼局面缓和”。这些数据背后,是加拿大在地缘政治博弈中付出惨痛代价的真实写照。
追溯中加关系恶化的根源,2018年孟晚舟事件成为难以绕开的转折点。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扣押中国公民,不仅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更将两国互信基石击得粉碎。随后特鲁多政府变本加厉,去年再度跟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对钢铁铝产品加征25%关税。这种缺乏独立外交判断的举动,引发中方连续反制:从油菜籽到龙虾、从猪肉到豌豆,加拿大出口商在贸易战中首当其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加拿大为美国火中取栗时,自己却反遭盟友背刺。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后,对加拿大同样举起关税大棒,让这个自以为站队正确的国家陷入两面受敌的尴尬境地。加拿大媒体不禁反思:过度依赖美国的政策是否明智?当美国优先原则遇上现实利益,加拿大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博弈中最脆弱的一环。
中国对待合作伙伴始终秉持理性务实态度。王毅外长在通话中明确强调“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中国驻加大使王镝镝更直言加拿大取消电动汽车关税将“迎来双边关系改善的春天”。这些表态既展现诚意,也划出底线——合作可以重启,但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与某些国家不同,中国不会因为短期压力而放弃原则,这种战略定力正是国际社会尊重的根源。
![]()
比较加拿大与挪威、西班牙等国的对华策略,更能看出外交智慧的差距。当这些国家政要密集访华、深化合作时,加拿大却因自身错误被排除在合作浪潮之外。加拿大旅游业协会主席本尼迪克特对中国恢复团队游的欣喜表态,暴露出加拿大经济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中国游客“停留时间更长、消费更多”的特点,让任何理性国家都不愿错失机遇。
加拿大当前急于修复关系的举动,暴露出其外交战略的短视与矛盾。从扣押孟晚舟到加征关税,每次挑衅时都低估中国的反制决心;从农产品滞销到旅游业萎缩,每次受损后又慌忙寻求谅解。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不仅损害国家信誉,更让国际社会看清:缺乏独立外交政策的国家,终将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军事战略角度观察,加拿大的困境印证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律。盲目选边站队往往导致战略被动,而坚持独立自主才能赢得真正尊重。中国在发展对外关系时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这种既保持定力又展现灵活的策略,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智慧体现。当某些国家还在搞零和博弈时,中国已经开创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范式。
加拿大要想真正重返合作轨道,需要的是彻底的战略反思而非战术调整。中国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但只会接纳那些遵守规则、尊重互信的合作伙伴。正如王毅外长所指出的,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需要“务实和建设性方式”来巩固。对于加拿大而言,能否把握住APEC峰会后的机遇窗口,关键看其能否真正汲取教训,走出战略误判的阴影。
![]()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国家都面临战略选择。加拿大案例给所有中等国家上了生动一课:在大国博弈中,保持独立自主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正道。那些试图通过依附强者获利的策略,最终往往反噬自身。中国之所以能在这场变局中稳如泰山,正是因为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种既坚定又包容的姿态,正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越来越多尊重的原因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