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经历过苦日子的你,也写给从未听说过的人
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春天的野菜,是一年里最鲜的;可秋天的野菜,却是最“稀罕”的。
今年十月底,天气怪得很,说冷不冷,说热不热,竟让玉米刚收完的地里,又冒出了鲜嫩的绿芽。
我路过一片地,看见这些小苗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走近一看,是 刺儿菜。
那一刻,我心里轻轻一动。这草呀,陪着我们多少人熬过了苦日子。
![]()
老辈人一提刺儿菜,心里都是酸的
刺儿菜,叶子有刺,握着不太舒服。可对老一辈人来说,它不是草,而是“命”。
那几年粮少、肚子饿,能吃上一口刺儿菜,能填半下午的饿。
老人们常说的话现在还记得:
“野菜不嫌苦,能救命,就是好菜。”
刺儿菜嫩的时候能吃,老的时候捣一捣还能止血。孩子摔了、割破了,抓一把叶子,一揉一敷,就好了。
家里没钱买药,田里长出来的,就是药。
小时候的我们,也爱刺儿菜
那时候,谁家要包刺儿菜饺子,那香味常常飘到巷子口。
刺儿菜切碎,拌点肉馅,苦里带甘,甘里带香,比现在城里卖的饺子都香。
我们几个孩子围着锅台等,大人老是说:
“别急别急,锅还没开呢。”
可只要第一锅捞出来,我们都抢得筷子都插不进去。
那种味道,不是馅好,而是日子里的一点甜。
刺儿菜,是一种靠自己硬生生长出来的植物
刺儿菜生命力特别强,荒地里能长,路边能长,地埂能长。
越是人不理它的地方,它越长得绿油油。
也许正因为这样,刺儿菜特别像那时候的老百姓:
吃的少、穿的薄。苦一点、累一点,也硬扛着,就那么顽强地过完了一天又一天。
它就是那代人的影子。
现在的刺儿菜,成了“好东西”
过去没人要的野草,如今却在市场上能卖上四五块钱一斤。
人们说它营养高、钙多、原生态。可老人们知道——这菜好,不是因为它贵,是因为它陪过太多人过日子。
现在日子好了,有些老年人还是会在春天去挖一挖。不是为了吃,是为了心里踏实。
因为他们知道:吃过苦的人,最不愿忘的是苦后的甜。
今年的刺儿菜,是最后一茬了
天气再冷一点,这些嫩芽就要趴下,再想吃,又得等明年。
如果你老家的地里也冒出了刺儿菜,不妨挖一把回去,炒一盘、煮个汤、包个饺子。
不是为了味道,是为了让自己想起——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过什么路。
你们家也叫刺儿菜吗?
有人说叫“七七牙”,有人说叫“枪刀菜”,还有人叫“刺刺牙”。
名字虽然不同,可味道都一样——带着一点苦,一点甘,还有一口“过日子”的朴实劲。
欢迎你留言讲讲:
你小时候吃过刺儿菜吗?
你们当地叫什么?
你最念念不忘的,是哪一种野菜的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