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纺都”,柯桥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外国人“扎根”于此。面对庞大的涉外群体,柯桥区从增值服务、人才服务和法治服务三个维度深化外国人在华“一件事”改革,助推涉外人员居住量稳步提升。
![]()
今年7月,来自印度的客商潘典马尼康在柯桥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管理大队办事窗口,一次性领取了外国人居留许可证和临时机动车驾驶许可证。他也是首位享受到柯桥公安“居留驾照”一件事办理服务的外籍人士。
将原本属于公安两个警种间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通过窗口业务整合成“一窗受理、一并发证”的“一件事”办理,是柯桥区深化涉外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柯桥区提档升级移民事务服务站,实现公安、外事、商务等18家部门实体化入驻,176名外语人才志愿者提供常态化一对一咨询;推出柯桥移民事务服务网上中心,集成3900余条数据,形成外籍人员全息档案,实现29大类128项业务掌上办理。
![]()
针对企业跨境商务的紧急需求,柯桥设立了出入境绿色通道,优化22项高频业务流程,推行容缺受理、批量预审等机制,将紧急商务签注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2日。仅今年,通道已服务企业1980次,成为护航企业“出海抢单”的重要支撑。
在引才育才方面,柯桥推出“海外人才专项政务服务计划”,将17项审批改为备案,大幅提升手续办理效率。通过“来即评、评即落”快速通道和配套政策扶持,我区引进38个海外人才项目,其中外资创业项目26个,年效益达1.2亿元。韩国人才朴正浩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主持的浙江梅盛“车用内饰超纤替代进口”项目,成功帮助企业将仿麂皮绒材料在汽车内饰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全球第四。这样的成功合作案例在柯桥还有不少,在全省首个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内,目前已达成合作项目40余个,集聚38名外籍高层次人才,政府、人才、企业三侧协同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生态正在这里加速形成。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柯桥,高质量的法治服务正赋能涉外企业高效发展。柯桥创新“信用+”治理模式,依托“安信码”实施分级服务,帮助26家涉外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独具特色的“洋娘舅”调解机制聘请9名外籍人士参与涉外矛盾化解,探索“以外调外”新路径。
柯桥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梁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