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所有新车都配备了“自动启停”功能,这个功能在等红绿灯时会自动熄火,踩油门时又自动启动,号称能省油。但很多车主对它又爱又恨,有人觉得确实能省点油,有人却听说“自动启停伤电瓶,换一个要几千块”,每次上车就手动关掉。自动启停到底伤不伤电瓶?其实答案不是绝对的,关键看怎么用,老司机总结了3招,既能发挥自动启停的省油优势,又能保护电瓶,扬长避短。
要搞清楚自动启停是否伤电瓶,首先得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专用电瓶的特性。普通汽车电瓶是“启动型电瓶”,主要作用是启动发动机,平时靠发电机充电,不适合频繁充放电。而配备自动启停功能的车型,用的是“AGM启停专用电瓶”,这种电瓶的极板更厚,电解液浓度更高,能承受频繁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比普通电瓶长2-3倍。所以只要是原厂配备的自动启停系统,用的是专用电瓶,正常使用下不会伤电瓶,担心“伤电瓶”的车主,很多是误解了电瓶的类型。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自动启停伤电瓶?主要是因为使用场景不对。自动启停的设计初衷是在长时间停车(如红绿灯)时省油,如果在拥堵路段频繁启停,比如10秒内就要启动一次,电瓶还没来得及充电就再次放电,确实会缩短电瓶寿命。另外,有些车主在电瓶电量不足时还强行使用自动启停,也会加剧电瓶损耗。所以自动启停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使用方法上。
老司机的第一招:根据路况灵活开关,避免无效启停。在这三种场景下,一定要关掉自动启停:一是拥堵路段,尤其是走走停停、车距不足5米的情况,此时启停频繁,省油效果不明显,还会伤电瓶;二是坡道停车时,比如在立交桥或地下车库的坡道上等红灯,关掉自动启停可以避免车辆溜坡,同时保护电瓶;三是冬季低温环境下,发动机启动阻力大,电瓶放电电流也大,此时使用自动启停会增加电瓶负担,建议关掉,等发动机温度上来后再开启。
第二招:掌握启动时机,减少电瓶负荷。很多车主在车辆刚启动时就打开自动启停,这是错误的。车辆刚启动时,电瓶还处于放电状态,发电机还没开始高效充电,此时使用自动启停,电瓶会“雪上加霜”。正确的做法是,车辆启动后行驶3-5分钟,等发动机温度升高、电瓶开始充电后,再开启自动启停功能。另外,在使用自动启停时,如果车内同时开启了空调、大灯、座椅加热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建议暂时关掉自动启停,因为这些设备会消耗大量电能,电瓶同时要支撑启停和用电设备,负担太大。
第三招:定期检查电瓶状态,及时维护。虽然启停专用电瓶寿命长,但也需要定期检查。检查电瓶的方法很简单,一是看仪表盘上的电瓶指示灯,如果指示灯亮起,说明电瓶电量不足或出现故障;二是用万用表测量电瓶电压,正常电压在12.4-12.7V之间,低于12.2V就说明电量不足,需要充电;三是观察电瓶的外观,如果电瓶外壳鼓包、漏液,说明电瓶已经损坏,必须更换。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电瓶状态,尤其是使用超过3年的电瓶,更要重点关注。
关于自动启停的省油效果,很多车主也有疑问,觉得“省不了多少油”。实际上,自动启停的省油效果和路况有关,在红绿灯多、停车时间长的城市道路,百公里能省油0.5-1升;在高速道路上,几乎没有省油效果。虽然省的油不多,但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按一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大概能省100-200升油,相当于几百块钱。所以合理使用自动启停,还是能带来实际收益的。
还有一些车主担心“频繁启停伤发动机”,其实也不用顾虑。自动启停系统启动时,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会提前工作,机油会提前到达各个运动部件,不会出现“干磨”的情况;而且启动电机和齿轮都是专用的,能承受频繁启动,寿命比普通启动电机长很多。反而有些车主为了关掉自动启停,每次上车都要按按钮,其实很多车型可以通过车机系统设置“默认关闭自动启停”,在“车辆设置-驾驶辅助”里就能找到,不用每次手动操作。
自动启停功能不是“鸡肋配置”,也不是“电瓶杀手”,关键在于正确使用。记住老司机的三招:路况不对就关掉、启动时机要选对、定期检查电瓶状态,就能让自动启停既省油又省心。下次再上车,别再一上来就关掉自动启停了,根据实际路况灵活使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