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瑞在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轮滑项目决赛过桩项目的赛场上。深圳新华中学供图
3.793秒有多快?眨两次眼的时间,来自龙华的少年李佳瑞已踩着轮滑飞驰过桩把世界纪录稳稳“钉”在赛场上。日前,在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轮滑项目决赛过桩项目的赛场上,从深圳新华中学走出的“05后”李佳瑞以3.793秒的成绩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再度站上了全国最高领奖台。李佳瑞用16年的热爱证明:梦想就是把“想做”变成“坚持做”,把每一次重复,都变成靠近目标的一步。
坚持
“冲自己的最好成绩”
日前,在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轮滑项目决赛过桩项目的赛场上,当电子计时器定格在3.793秒时,李佳瑞攥紧了手中的轮滑鞋——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更让这位从深圳新华中学走出的少年,再度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
“第二回合最后一个出场时,看到所有人的速度都没我快,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冲自己的最好成绩。”回忆起打破世界纪录的瞬间,李佳瑞的语气里仍带着赛场的兴奋。决赛面对强手林立的局面,他的心态反而愈发坚定:“不要想太多,相信自己肯定比他们快。平时练得够认真,成绩就不会差。”
当冠军归属尘埃落定时,李佳瑞坦言“有点不敢相信”。“对手都太强了,当天能赢,是运气加状态好。”但这份“幸运”,实则藏在他日复一日的训练里——赛前集训时,他每天从早9点练到深夜9点,汗水浸透轮滑服是常态;假期更是清晨7点就踩着露水踏上训练场,热身、过桩、提速、调整动作,一天三练还常不定时加练,连每一个过桩的角度、重心的偏移都要反复抠细节;即便在新华中学读书时,学校40米的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从课后练到黄昏的身影,桩与桩之间的距离,被他滑过了无数遍。“轮滑速度过桩对场地要求特别高,要够长够平整,深圳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是学校专门开放场地给我训练,帮我解决了最关键的难题。”
陪伴
“放心去比,回来我们一起补”
李佳瑞的轮滑之路,一路都有温暖的力量相伴。六岁时,父亲牵着他第一次穿上轮滑鞋,帮他扶着腰稳住平衡,“那时候爸爸说‘喜欢就好好滑’,这句话我记到现在”;初一那年,他遇见了比自己大四岁的教练、同样毕业于新华中学的冯辉,这位亦师亦友的引路人,教给他的远不只过桩技巧。“师傅最常跟我说的是‘别盯着对手,盯紧自己的节奏’,他教我的是心态。”七年师徒情谊里,冯辉拼尽全力的模样深深影响着他:“那时候师傅要比赛还要兼顾学习,英语不熟就每天比完赛熬夜背单词,老师也帮他补课,她总说‘想做好一件事,就不能怕累’,这种韧劲让我明白,不管是轮滑还是其他事,都得沉下心来。”
而新华中学,更是他逐梦路上的“坚实后盾”。除了提供核心训练场地,老师们还把他的学业放在心上。因为频繁外出比赛,他常常落下课程,班主任会提前帮他整理好知识点笔记,语文老师利用午休帮他补文言文,数学老师专门为他划重点题型,“有一次比完赛回学校,已经是晚上八点多,班主任还在办公室等我,拿着课本一点点帮我梳理落下的课,那种被惦记的感觉,让我能毫无顾虑地专注训练。”他记得,有次临近比赛又赶上期中考试,老师特意帮他调整复习计划,“老师说:‘放心去比,回来我们一起补。’学校的包容和支持,让我能平衡好训练和学习。”
目标
“把经验技巧传给更多喜欢轮滑的孩子”
目前,李佳瑞正全身心投入新加坡世界轮滑锦标赛的备战,每天的训练计划排得满满当当:清晨练体能,上午抠技术细节,下午模拟赛场对抗,晚上还要复盘训练视频调整动作。“希望能在国际赛场上滑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不辜负这么多年的训练。”
而赛场之外,他还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在深圳成立一家专业的轮滑培训公司。“想把自己这么多年滑过的路、总结的经验,还有师傅教我的心态技巧,传给更多喜欢轮滑的孩子。”他已经开始规划培训内容,不仅要教基础的滑行和过桩,还要告诉孩子们“怎么调整比赛时的紧张情绪”“怎么坚持把一件事做好”。“我想让他们知道,轮滑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成长方式,能教会人专注、坚持,还有就是积累不放弃的勇气。”
如今,这位从新华中学走出的冠军,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纯粹。“不管是轮滑也好,做其他事也好,专注加坚持就够了。”就像他当年在新华中学的训练场上那样,一步一个桩,稳稳地滑,踏踏实实地走。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张小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