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泽厚(1930-2021),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当代中国知识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和美学领域的研究,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哲学纲要》《美的历程》《历史本体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中,先生被青年一代尊为“精神导师”。
如何来读《论语》?
我们如何来读《论语》?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一些人正在大搞复古主义,结合各种民间迷信,花大量钱财建庙宇,立巨像,搞祭拜,知识人也大倡立孔教、办国学,主“三纲”、穿汉服、贬“五四”、骂鲁迅,反对过圣诞,要用七夕代替情人节,用孟母节代替母亲节,用孔子纪年代替公元纪年,形形色色,热闹得很。我说干脆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要过了,那也是基督教的嘛。
在革命时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怎么样安身立命?怎么样为人处事?中国没有《圣经》,大家就都到《论语》中去找了。但我以为今天中国需要的,还是“德先生”、“赛先生”。2004年,我说,今天中国还是要启蒙,不要“蒙启”。
读《论语》还是要从今天的现实出发。所以我提出“重意义的普遍性”,即古今中外都适用的原理原则。孔子提供这个民族以生存的智慧,其中包括生命价值、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境界情操以及勤劳、乐观、坚持不息等等,它具有一种普遍性。
10多年前我对抗当时的反传统热,开始写作《论语今读》。但我今天却要强调,不要拿《论语》或者孔子来掩盖、冲淡和转移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
我不赞成的是复古主义、民族主义的孔子。汉代有素王的孔子,宋儒有圣人的孔子,康有为有民主的孔子,孔子的形象是不断在塑造过程中间的。(摘自《李泽厚对话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