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李宏伟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举行“十五五”规划座谈会。记者梳理发现,任城区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坚持系统思维、及早布局、多方协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任城打法”,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顶层设计,构建高效组织保障体系。任城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关乎任城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的战略工程。为此,任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骨架”。印发《济宁市任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要点》,并召开规划编制专题推进会议。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响应、精准落实,有效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协同推进,形成了“全区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突出前瞻研究,奠定科学规划坚实基础。任城区深谙“谋定而后动”之理,自2024年7月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以来,紧密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省市战略部署以及区域发展趋势,确保规划不偏离上级指引和发展大势,将重大课题研究和谋划重大工程项目作为规划的先导,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产业调研报告13篇、专题调研报告6篇,谋划43个重大工程项目,为编制“十五五”规划奠定了基础,任城区得以初步形成符合任城特质、具有前瞻视野的“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
突出承前启后,确保发展战略连贯稳定。任城区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特别注重处理好“承前”与“启后”的关系。首先,对“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评估,既总结成功经验,也剖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其次,在准确把握既有发展基础上,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对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空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红线等刚性约束相匹配。再次,主动加强与国家、省、市层面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上级的重大战略、重点任务能在任城层面得到贯彻落实,通过有效的规划衔接,成功保持了规划的定力和连续性。
突出创新协同,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呼声融合。任城区采用“国家智库+地方部门”双向奔赴的协同编制模式,并与市级规划编制团队相一致,为规划层级间的衔接提供保证。国家级智库的介入,极大提升了规划的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和专业精度。全社会的深度参与,保证规划内容紧贴任城实际,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渠道收集民情民意,使规划真正回应民众期盼。
突出开门问策,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共识。任城区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理念,将集思广益贯穿于规划编制全过程。通过政府官方网站开通专栏,以及定向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发送问计求策函等多种渠道,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关于任城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此外,通过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政协专题协商会、部门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对规划初稿进行深入研讨并修改完善。“开门编规划”的做法,最大限度地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共识;广泛征集意见确保了规划能够反映最广泛的民意诉求和利益关切;多轮次的研讨论证过程,不仅是对规划文本的打磨升华,更是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力量的过程。
通过充分的沟通协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对“十五五”时期任城区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路径措施形成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广泛的认同,为规划后续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