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宋爽
初冬午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宽巷子美食街人流量不减。走进集政策宣传、文化展示、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红色驿站”,党员与商户志愿者随时随地为游客提供路线指引、应急救助等服务。去年以来,驿站志愿者已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
这条全长458米的老街,凭借“党建领航・宽融共铸”品牌建设,新增就业千余人,成为党建赋能基层治理、促进民族交融、推动文旅融合的生动实例。
近年来,回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依托“归绥老城历史文化轴”建设契机,寻味老城、老街、老味道,对宽巷子美食街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与周边的庆凯桥等共同构成回民区“北门记忆”文旅景观,不仅为地区文旅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为了让商户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属地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旧城宽巷子商会,吸纳88家商户入会,选派社区党员干部担任商会党建指导员,选聘商户优秀代表为社区名誉委员,通过交叉任职凝聚治理合力。针对商户关切的租金问题,邀请第三方机构测算合理区间,组织房东与商户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商铺租赁及品类经营规范倡议书》,让商户在公平竞争中携手发展。
红色引擎强治理,让诚信经营成为街区的“金字招牌”。回民区组织成立宽巷子街区综合党委,吸纳市场监管、城管等职能部门及商户代表参与,划分8个商业网格,建立“网格长+网格员+街长+多方代表”治理模式,实现“小事网格解、大事协同办”。与此同时,推行“诚信经营明码标价”,组织商户共同制定行业食品经营标准。依据日常巡查、投诉反馈、卫生抽检结果等多维度数据设立“红黑榜”,表彰诚信商户、曝光违规行为。目前,宽巷子街区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持续提升,成为游客的“美食打卡地”。
回民区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民族交融活力转化为治理动能,如今的宽巷子,不仅是美食飘香的网红地标,更展现出一幅基层治理的和谐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