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开国大将,看上去风光无限,却偏偏要“降衔”,这到底是为什么?他就是张云逸——开国十大将中地位最高的那位大将,曾经是其他九位大将的上级,也当过三位元帅的领导。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张云逸同志大将军衔,现场掌声雷动。其他九位大将一起走到张云逸面前,敬礼祝贺。
“恭喜老首长!”“你们几个臭小子,今天谁请我吃饭?”一声调侃之后,九大将赶紧争论起来。就在这时,林彪、徐向前、聂荣臻三位元帅也走到张云逸面前,脱帽致敬:“老首长好!”“你们仨现在是元帅,我应该喊你们首长。”“我们永远是老首长的兵,听老首长指挥!”
大授衔的热闹刚过,张云逸却主动找到军委,提出“请把我的大将军衔降为上将”。“我虽然参加革命早,但没什么功劳。给我大将军衔确实有点高,请军委把我降为上将。”他的话,让工作人员愣住了。可更让人意外的是,九大将竟然主动上门谈心。
![]()
“老首长,听说您嫌自己的军衔太高?”邓华问。张云逸抱拳:“我参军早、资历老,可实在没什么战功。给我评大将,我心里过意不去。”粟裕拍了拍他的肩膀:“您太谦虚了。您是军队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没有您,军队不可能有今天。”可张云逸仍旧摇头:“这些,都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我一个人的功劳不值这个级别。”
九大将的劝告没让他心安,几天后,三位元帅又来到他家。张云逸正在沙发上翻看前线战报,见到他们来了,站起身:“三位首长快坐。”徐向前笑道:“您再这么说,我们可要生气了。”“你们三个臭小子,竟敢生我的气!”张云逸一脸坏笑。大家落座后,聂荣臻开门见山:“听说您想降为上将。”“我功劳低,给我授大将确实有点高。”张云逸重申。林彪却板起脸来:“您可别这么想。您的贡献别说大将,元帅都不过分。您想想,大授衔刚结束,就把您的大将军衔撤了,会引起多少人恐慌?就算您不想当大将,军委也不会同意您的请求。”这番话,说得张云逸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
![]()
张云逸想降衔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毛主席耳中。一天下午,毛主席请他到中南海谈话。在景仁宫的一张红木圆桌旁,毛主席缓缓问道:“我听说你对授衔不满意,怎么,要不我给你提成元帅?”张云逸赶紧摆手:“主席,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两个我的功绩都够不上元帅。”毛主席放下茶杯:“我听说了,你嫌大将低,非要军委给你降成上将。你这是难为工作人员嘛。你想想,你原来的老部下粟裕、陈赓都是大将,你要成了上将,他们该是什么?”张云逸又开始解释:“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毛主席点点头:“大将级别不变,回去吧。”说完,又吩咐相关部门,把张云逸的行政待遇提高到元帅级别。
就这样,张云逸成了唯一一个享受元帅待遇的大将。他当之无愧——抗日时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在淮南打下坚实根据地,领导部队南抗日寇、剿匪顽,战功赫赫。可偏偏他觉得自己没功劳,这背后,是他对革命事业的清醒和对同志们的尊重。试想,如果一个开国元勋都觉得自己不配授衔,那其他将帅又当如何自处?
![]()
张云逸活到1974年病逝,临终前还念叨着部队的将士。有人陪他写下一首诗:“奠定淮南根据地,抗日反顽开新局。今人指看半塔碑,志在强国新战役。”这短短几句,不仅记录了他为国为民的铁骨忠诚,也体现了他一生低调谦逊的品格。有趣的是,他曾对晚辈说:军衔只是“穿戴”,真正的勇气和奉献,永远是人民军队的根基。
张云逸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军衔高低,究竟是谁来衡量?他宁愿被人误解,也要坚守“实绩第一”的原则,这种精神,或许比任何华丽称号都更闪光。信息来源:[中共中央军委1955年授衔文件]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