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境内流淌着上千条河流,水资源其实并不缺乏,但人口与工厂大量集中在盆地中部区域,而这一带的水源供应却相对有限,像遂宁和资阳这样的地方,人均年可用水量还不到500立方米,这个数字连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全省的总用水量其实只占水资源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并不是真的缺水,问题在于水没有充分调配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
![]()
都江堰这个水利工程已经运行很久了,现在很难满足人们的用水需要,它原本设计出来是为几十万公顷土地提供灌溉的,如今却要负责七十多万公顷农田的供水任务,早就超过了它能承受的范围,成都平原有四千六百万人居住,还有大量工厂生产用水,全都依赖岷江的水源供应,可岷江的水量也越来越少,整个四川省的水利设施能存下的水,只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三,比全国平均情况差了很多,就算有更多水,没有完善的水网系统,这些水也派不上用场。
![]()
引大济岷这个工程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规划,今年才正式获批,计划从大渡河泸定处抽水,修建二百六十公里的隧道和管道,将水引入成都三坝水库,覆盖八个市四十三个县,为三千四百万人提供稳定饮用水,同时兼顾农业灌溉、生态补水和应急用水等多项功能,这项工程规模较大,预计耗时八年,总投资超过五百亿元。
四川缺水不是因为没水,而是因为水来得不是时候,人们用得不对,人口不断增加,工厂越来越多,水的供应跟不上需求,雨季时雨水下得太猛,水都流走了,旱季时又没水可用,这和东北水太多淹掉庄稼、华北地下水被抽干的情况不同,四川是水在天上流,人却在地上干等,水网调度跟不上节奏,再大的河流也发挥不了作用。
![]()
阿坝州和金川县作为水源地,把水调走了,生态上压力变大,但他们没有拿到多少补偿,心里觉得不平衡,专家认为,应该让成都这些用水多的地方出钱,反过来支持上游保护环境,不然城市富起来,山里还是穷,矛盾只会更深,光修工程,不考虑分配问题,最后大家还是闹心。
工程建好了,不等于问题就解决了,农村很多地方供水不稳定,干旱时没水喝,涝灾时水排不出去,农业灌溉效率低,浪费很严重,水渠建完没人管,也没人维护,迟早变成摆设,还得配上智能监控、调整水价、确认用水权这些配套措施,不然就是花大钱办小事。
![]()
我总觉得这种大工程不能只看图纸和预算,它关系到很多人的生活,牵扯到许多地方的利益,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思路也变了,以前是哪里缺水就往哪引水,现在是要整个区域统一安排,引大济岷不只是给成都送水,更是为整个成渝经济圈打基础,空间布局得重新调整,水是关键一环。
有人可能认为水资源丰富却总说缺水,这显得过于挑剔,实际情况是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不是技术能力的问题,而是管理措施没有跟上,把水从东部调到西部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困难,因为涉及许多不同的人群和复杂的利益关系,每一步都需要仔细规划清楚,否则即使工程建成了,引发的矛盾反而会更加严重。
水利工程不只是水利部门的工作,也是每个四川人都相关的事,我们喝的水、种田用的水、发电用的水,都依靠这套水系网络支撑,不要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其实它和我们日常生活很贴近,水的分配问题说到底就是人怎么安排资源的问题,无论水资源是多是少,关键都在于怎样使用、怎样分配和怎样管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