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不是高尔夫的球杆,可以随便挥舞;欲望也不是球洞,可以无限扩张。”
“当干部把‘为人民服务’打成‘为球杆服务’,结局一定是被制度‘一杆进洞’。”
一、“明星区长”的A面:从工商局长到崖州区“一把手”
冯强,1964年9月生,海南乐东人,仕途履历一度光鲜:
- 2016年5月,任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16年9月,升任三亚市崖州区区长,跻身“一方诸侯”;
- 2021年8月,调任三亚市国资委主任,手握国企重组、资产处置大权。
在公开场合,他常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清廉崖州”挂嘴边。媒体镜头里,他下乡调研、进企纾困,一副“实干家”形象。可谁能想到,这副A面背后,藏着一张嗜球、嗜酒、嗜钱的B面。
二、“球杆”伸进办公区:工作时间的18洞“隐形打卡”
2023年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一,上午8:30,区政府办值班电话此起彼伏,区长却“失联”了。
秘书给冯强的微信留言:“区长,9:00要开城建专题会。”
直到10:45,冯强才慢悠悠回了一个定位——三亚××高尔夫球会,附上一句“陪客商考察项目”。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他2023—2024年的“固定行程”:
- 周一、周三上午“练球”,周五下午“打全场”;
- 球包长期放在汽车后备厢,球杆握把磨得发亮;
- 球会前台登记簿显示,他用“冯总”化名,一年消费68次,其中标注“政府接待”的仅7次,其余均为个人畅打。
纪委调取监控发现,他最“夸张”的一次,是2024年3月12日:
上午带队检查完乡村道路,车队直接驶往球会;11:42—15:36,连打18洞;午餐由某建筑商买单,红酒自带,发票抬头却开“崖州区人民政府接待”。
“陪客商”成了最顺手的幌子,客商也乐得其成——谁和区长一起挥过杆,谁就能在下一轮工程评标里“出奇制胜”。
![]()
三、酒驾:一次“侥幸”引爆的塌方
2024年4月5日晚,三亚河东路。交警夜查酒驾,一辆黑色奥迪A6缓缓驶来,摇下车窗,酒气刺鼻。
“吹气值:89mg/100ml,涉嫌醉驾。”
司机正是冯强。
他先是报假名“冯刚”,又掏出手机想“找人”,被交警严词拒绝。血液检测最终定格在92mg/100ml,超过醉驾标准。
按规定,党员干部醉驾一律“双开”并追刑责。冯强却想“小事化了”,让下属串供、让老板顶包。
“我一年给他上千万项目,他替我蹲几天看守所算什么?”某项目老板在讯问室里如此辩解。
纸终究包不住火。4月21日,三亚市纪委监委宣布冯强接受审查调查,与他同日落马的,还有搭班子的崖州区委书记林海——一个沉迷网游、一个沉迷高尔夫,被网友讽为“球杆书记+键盘书记”组合。
![]()
四、五大纪律全面失守:从“破窗”到“塌方”
1. 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
冯强被通知协助调查后,第一时间不是向组织坦白,而是“统一口径”:
- 召集司机、秘书、球会经理连夜“对剧本”;
- 让妻子把家中存放的会员卡、购物卡剪碎冲入马桶;
- 指使侄子连夜转移现金300万元、美元8万、港币20万。
“我这是为了维护政府形象。”他事后在忏悔书里这样写道,被办案人员当场回怼:“你是在挑战党的权威。”
2. 组织纪律——瞒报个人事项
2019—2023年,他连续四年填报《个人事项报告表》均隐瞒:
- 以其外甥名义持有的海口某别墅一套(市值1200万元);
- 妻子在三亚参股海鲜档口、年分红80万元;
- 本人持有高尔夫球会个人会籍市值160万元。
“怕麻烦,怕节外生枝。”面对镜头,他低头搓手。
3. 廉洁纪律——收受巨额财物
- 2019—2024年,先后收受4名管理服务对象礼金人民币180万元、美元6万元;
- 收受15箱飞天茅台、30条“和大天叶”香烟、高档茶叶若干;
- 在工程承揽、土地出让、国资交易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受贿金额共计人民币2100余万元。
最“赤裸裸”的一笔,来自三亚某旅游综合体项目:
老板林某一次性送来“拉杆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500万元现金,冯强“笑纳”后,亲自给区招商局打电话:“把地价评估往下调一点,别让客商吃亏。”
4. 工作纪律——违规干预招投标
- 2022年崖州中心渔港防波堤维修工程,冯强“打招呼”后,招标代理公司把技术分权重从40%降到25%,让某指定企业逆袭中标,合同价1.3亿元;
- 2023年区属国企收购酒店资产,他强令评估公司把估值从2.8亿元压到2.2亿元,差价6000万元,被收购方背后正是他暗股参与。
“一纸区长批示,胜过专家通宵评审。”办案人员感叹。
5. 生活纪律——家风败坏、失管失教
- 妻子以“区长夫人”自居,插手工程、推销海鲜,被群众戏称“海鲜太后”;
- 儿子在国外留学,常年租用豪华公寓、购买跑车,费用均由企业老板“友情赞助”;
- 冯强本人沉迷高尔夫球、酒局,工作日深夜常聚“红酒局”,一桌酒水动辄数万元。
“上梁不正下梁歪,全家齐上阵搞腐败。”纪委通报里,罕见点名批评其“家风污浊”。
![]()
五、“球杆”为何变成“权杖”?——三点深层反思
1. 权力太集中,监督“慢半拍”
区长兼任区国资委党委书记、区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项目、资金、土地“一支笔”批到底。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冯强把“一把手”变成“一霸手”。
2. 圈子太封闭,政商“抱一团”
高尔夫球会本是健身场所,却被异化为“围猎场”。
老板们“以球会友”,提前半小时到练习场“占位”,谁和区长同组,谁就能在饭局上听到“内部消息”。
“球杆挥得越潇洒,工程项目就越稳拿。”成为当地商人暗语。
3. 生活太奢靡,底线“被洞穿”
从茅台到拉菲,从香烟到雪茄,从宴请到陪打,老板们“投其所好”步步升级;
冯强也在“享受”中逐渐麻木,从“吃一顿饭”到“收一张卡”,再到“拎一箱钱”,每一次“破例”都成为下一次的“惯例”。
“腐败没有最后一根稻草,每一根都是压垮骆驼的元凶。”办案人员总结。
![]()
六、制度“补洞”,让“球杆”回归运动本身
2025年9月,三亚市纪委监委通报冯强案后,市委连夜出台《关于严禁领导干部违规打高尔夫球的通知》:
- 一律不得在工作时间打球;
- 一律不得接受企业老板提供球票、球卡;
- 一律不得用公款、公物、公车打球;
- 在年度民主生活会上说明打球情况,接受班子成员质询。
“四个一律”迅速在全省推开,不少干部主动上交会员卡,球会前台“政府接待”字样的账单瞬间归零。
七、结语:让“人民”二字成为最锋利的监督“球杆”
冯强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是十八大以来海南查处的又一起厅级以下“小老虎”典型。
他倒下的一刻,那只曾陪他挥汗如雨的球杆,也重重砸在绿茵之外,发出清脆而刺耳的断裂声。
当干部把“为人民服务”打成“为球杆服务”,结局一定是被制度“一杆进洞”。
权力不是高尔夫的球杆,可以随便挥舞;欲望也不是球洞,可以无限扩张。
让每一杆都挥在阳光下,让每一次落脚都踩在监督的网格里,才能防止“冯强们”把绿茵场变成“围猎场”,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球道”,让风清气正成为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果岭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