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
![]()
民生周刊记者 李贤娜
“我爸退休金一大半都买了保健品。”“我妈囤的保健品都能开店了。”……随着重阳节和“双11”购物季来临,如何成功劝阻父母下单保健品,成为社交媒体上众多年轻人的热门话题—既希望父母长辈健康,又担心他们上当。
那些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能不能买?怎么吃才对?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护佑老年健康”专题发布会。会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回答民生周刊记者提问,他认为,真正适合老年人的保健品主要是三类:补肾、健脾、保护心脑血管。
![]()
葛金文在为患者诊治。
养生根本:护肾是关键
“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往往是五脏俱虚,特别是‘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的衰退。”葛金文一针见血地指出老年人的养生根本在护肾。
他解释,老年人肾中精气由盛到衰是自然规律。这个“根本”一动摇,就会引起全身连锁反应,导致老年人常见的各种症状。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别人吃了有效的补品,你吃了反而更虚?答案只有3个字:不对症。
“肾虚分3种,进补大不同。”葛金文认为,肾虚分为肾阳虚、肾阴虚和肾气虚三类,症状不同,进补方向也截然不同。其中,肾阳虚的老年人多表现为: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这类老人若误用针对肾阴虚的滋阴清热类产品,会加重症状。肾阴虚则通常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这类老人如误用温补阳气的产品,无异于“火上浇油”。
“如果分不清类型盲目进补,很可能适得其反。这正是有些老人越补越不舒服的根源。”葛金文说。
三类保健食品适合老年人
近些年来,关于老年人盲目购买保健品的各种“坑”层出不穷,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选择保健品?葛金文建议,尽量选择“药食同源”的食材。他特别推荐以下三类温和有效的补肾健脾食材:
一是补肾益精类,枸杞子、核桃、黄精—这些食材性质温和,适合肾虚老人长期调理。
二是健脾养胃类,山药—既能健脾又能益肺,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
三是滋阴养血类,黑芝麻—富含营养,有助改善因阴血不足引起的头晕、便秘等问题。
“这些相对温和的食材或药物,适合老年人日常长期服用,而且久久见功。”葛金文提醒,应谨慎选择功效强烈的补品,比如海马、鹿茸、锁阳等。“对于老年人来说,温和调养远比猛烈进补更安全有效。”
吃活血化瘀类保健品也须“对号入座”
葛金文指出,除补肾健脾的保健品外,现在老年人当中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导致市面上的活血化瘀药类保健品也在增加。
活血化瘀药,顾名思义是治疗血瘀症。葛金文建议,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血瘀症。血瘀症主要表现:疼痛部位固定、疼痛性质为刺痛、面色灰暗、齿唇紫暗。“老年人有这样的表现,才适合吃活血化瘀类的保健品。”
目前,活血化瘀的保健品大多含有三七、红花、丹参、银杏叶等成分。“老年朋友们可以根据判断自己是否有血瘀症来酌情选用。”
葛金文提醒,血瘀是结果,气虚、气滞、寒凝等都会导致血瘀。因此,同样需要辨证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不能一味地活血化瘀,反而会耗伤气机。
科学进补,记住这几点
葛金文等专家建议,老年人选择保健品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辨体质再进补—了解自己需补肾、健脾还是活血化瘀;首选药食同源——选择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食材,安全温和;不求速效求持久——养生保健是持久战,尤其警惕强效补药;咨询专业人士——咨询中医师或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养生是科学,而非玄学。真正的健康之道,不在于价格高低,不盲从他人选择,更不轻信来路不明的“祖传秘方”“中医古法”。每一位老年朋友都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以科学为准绳,以权威为参考。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3期、11月1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保健品别乱买乱吃(主题)这三类保健品才适合老年人》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