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 实习生朱莹 王天蓝)11月11日下午,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走进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青年女科学家、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颖为同学们带来了以“勇敢探索,用科技改变未来”为主题的分享。
![]()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刘颖给学生们分享科研故事。马然 摄
“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讲座伊始,刘颖教授从故事切入,展示科研领域的每一项进步都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春去秋来,树叶为何绿了又黄;蚂蚁又是怎样分工协作,把庞然大物运回巢穴……刘颖提到,促使她走上科研之路的是对自然界、对生命纯粹的好奇心。上中学时,一次关于“如何提取香蕉中的DNA”的科学实验,让刘颖真正确定要把生命科学作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
讲座现场,刘颖也给同学们展示了“如何提取香蕉中的DNA”的实验视频,同学们看得十分投入。刘颖回忆,那堂课上,当亲手分离出的香蕉DNA呈现在眼前时,她感到十分神奇,从此锚定了未来的方向。刘颖也鼓励同学们多多尝试,亲自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科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实验研究总是漫长而孤独的。刘颖告诉同学们,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坚持至关重要,只有持续积累,保持敏锐,才可能在千百次实验中让偶然的发现变成研究的突破口,进而得到成果,指导实践。
她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故事:在博士学习的前两年,由于实验没有进展,只能屡次更换选题,她以爱迪生寻找灯丝材料的经历自勉,将每一次失败都视为“排除了一个错误选项”,每一次更换选题,可能就离正确的选题更进一步。
刘颖说,邓稼先先生是她的偶像,正是他的精神不断激励着自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她向同学们讲述了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为国奉献一生的事迹。从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毅然归国,到接受国家秘密任务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为了寻找未爆氢弹义无反顾地冲入辐射区,邓稼先践行了“做好了这件事,就是为此死了也值得”的誓言,身体力行地诠释着对科研事业的奉献与对祖国的热爱。
正是这份精神的感召,影响了刘颖的人生抉择。刘颖表示,自己取得这些科研成就,离不开祖国的教育和培养,作为祖国的孩子,也要学有所成回来报效祖国,这是感恩,也是责任。她也以此勉励在场的同学们:“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们站在比我更高的起点,理应拥有更远大的梦想,敢闯敢拼,看看自己未来能走到哪里。”
讲座最后,刘颖向大家分享了她所在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希望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同学未来可以坚定地选择生命科学研究。她也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大胆追求知识,成为科学的探索者。
作为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联合北京市东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开展,活动得到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大力支持。未来,市科协党校将持续深化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通过系列课程、互动宣讲、实践教学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理解科学事业,为培育具备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