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
在经济结构转型与健康需求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医疗健康产业始终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关注领域。有机构近日研报指出,2026年医药行业内外因催化因素将持续发力,行业正回归临床价值导向的发展正轨,有望维持超配地位。
创新成果的集中兑现,构成了医药行业增长的核心内生动力。经过多年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中国医药企业已从仿制药为主的阶段,迈入创新药械密集产出期。从PD-1抑制剂等肿瘤治疗药物的适应症拓展,到微创介入器械、人工智能诊断设备的临床突破,国产创新产品正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26年,大批处于临床后期的创新药械将进入获批高峰期,叠加已上市产品的市场加速,创新业务将成为企业营收增长的主引擎。这种由技术突破带来的增长韧性,远强于传统业务,为行业注入持久活力。
以百济神州为例,其创新药价值逐渐兑现,根据公司2025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为100.77亿元,同比增长41.1%;净利润为6.8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前三季度营收为275.95亿元,同比增长44.2%;净利润为11.3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表示,业绩变动主要系产品收入增长和费用管理推动了经营效率的提升。
再如信达生物,公司2025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取得总产品收入超人民币33亿元,同比增长约40%。肿瘤治疗领域保持地位,产品组合优势显著,达伯舒等主要产品稳健增长,创新产品收入贡献占比进一步提升。综合产品线潜力快速释放,信尔美 、信必乐 和信必敏 市场准入和渠道营销工作成效显著,产品放量加速,收入贡献显著扩大。
政策端的精准发力,则为医药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形成了“鼓励创新、优化供给、完善支付”的政策闭环。在创新激励方面,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优先审评审批通道让创新产品更快落地;在集采优化方面,政策逐步兼顾企业合理利润与民生保障,通过“量价挂钩”实现产业链共赢;在支付体系完善方面,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形成互补,进一步释放高端医疗需求。利好政策有望为企业研发与经营提供稳定预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医药行业正逐步回归临床价值和需求导向的市场定价体系,这一变革将重塑行业发展逻辑。未来,真正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具有明确疗效优势的产品,将逐渐获得合理的市场定价与溢价空间。这种价值回归不仅让优质企业脱颖而出,更推动行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中,形成“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市场认可”的良性循环,为国内医药市场构建起稳定持续的发展生态。
行业基本面的改善,最终将传导至上市公司业绩层面。随着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升、政策风险边际减弱,医药企业的营收与利润增长将更具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相较于其他周期性行业,医药行业的需求刚性特征显著,在经济波动中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种“长坡厚雪”的发展属性,使得医药行业的机会愈发明确,成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
展望2026年,医药行业正站在创新驱动与价值回归的双重风口。内生创新动力的增强与外部政策环境的优化,共同构筑起行业增长的确定性。在健康中国战略的长期指引下,医药行业的超配价值将不断凸显,成为资本市场中具潜力的投资领域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