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积尘灰
人去楼空荒草生
七百年古村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
塱(lǎng)头村
差点就变成这副模样!
当一个村庄和它的古老文化
面临被时光“锁屏”的风险
一场“塱头实验”
为它按下“激活键”
成了古村重焕生机的“密码”
![]()
俯瞰塱头村村口的“春阳台”艺文中心。
“我拥有一道光
把未来点亮
有你就有温暖
有甜蜜的梦想”
清亮的童声
像一缕晨光
漫过塱头村七百年的青砖黛瓦
照亮古村的新生之路
一位小朋友正捧着古籍善本
描述着心中“耕读传家”的模样
“耕田养家,读书修身养性,可以立高德”
![]()
孩子们在“春阳台”阅读古籍。
这是塱头村“耕读传家”的文脉延续——
村里26座祠堂、书室,曾书声琅琅
见证广府“科甲村”“七子五登科”的鼎盛文风
可几年前
塱头还深陷“空心化”的困局
废弃院落荒草齐腰
部分古建筑成危房
“耕读传家”传统也渐渐模糊
![]()
塱头村有约700年的建村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曾经的塱头村深陷“空心化”的困局,部分古民居年久失修。
直到2021年
一场“塱头实验”让古村迎来转机!
这是政府、企业、村集体
三方联手探索的文化振兴实践
政府统筹引导
整合165亩土地、210处物业
企业注资3亿元
邀请知名建筑师打造文化地标
由专业团队运营
更建立村民议事机制
大小事都听村民意见
彻底告别“干部干、村民看”的旧局面
![]()
全新的文化地标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
由古民居改造而来的“和春住”民宿与荷塘相得益彰。
原本在外经营公司的
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智云
被这一模式吸引
毅然回村发展
他坦言
“以前开发效果一般
引进企业后变化翻天覆地
2024年游客量达96万
这在以前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
塱头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智云。
![]()
中秋节当天,村民游客在观看完醒狮表演后争相摸狮头。
改变之初村民最担心
会不会把古村改得面目全非?
好在“修旧如旧”是底线!
企业专门成立乡村保护与发展委员会
不大拆大建、不将古建筑束之高阁
而是在保护与活化间找平衡
村口百年古榕树完整保留
变身寄托乡愁的“榕树头广场”
村民更成了乡村活化的“源头活水”
![]()
孩子在古祠堂前玩耍。
![]()
修旧如旧的商业街上,镬耳屋里飘出咖啡香。
村民黄少文在祠堂里搭起戏台
向八方来客讲述村史
“大家都说我是一部‘行走的村史’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
吸引年轻的一代
将耕读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古村守护人”黄少文。
![]()
村里的孩子们在学习传统锣鼓。
如今的塱头
传承与创新并存
积墨巷保留老物件与熏黑的墙面
见证过往烟火
30多座古建筑焕新为文艺空间
“春阳台”年均举办文化活动超千场
镬耳屋里飘出咖啡香
旧乡居变身原生态民宿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
有一套清晰的逻辑
![]()
![]()
修葺后的积墨巷成为“太阳永照——塱头人家的安居与乐业”特展的展厅。
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春阳台运营负责人张玲说:“文化振兴,公益赋能。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吸引村民参与,文化自信得以发扬。村庄的造血一定是村民当主人翁,‘塱头模式’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验性的探索,这条乡村振兴的试验道路可以走得更远。”
![]()
塱头乡村振兴项目春阳台运营负责人张玲。
![]()
“春阳台”一隅。
![]()
塱头村的文化艺术展览人气十足,图为游客与投影墙合影。
以文化为内核、以村民为主体的模式
让塱头掌握了吸引人心的“流量密码”
古村渐渐重拾烟火气
村民的生活也实实在在变了样
![]()
![]()
塱头村有中秋节“烧禾楼”的传统民俗,现场十分热闹。
![]()
塱头村举办一系列文体活动,村民与游客其乐融融。
黄永豪回村开的餐馆
生意愈发红火
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我回来创业8年,客人越来越多了
村里有了活力,生活更美好
以后我就在这里养老了”
![]()
黄永豪。
![]()
黄永豪回村开的餐馆,生意愈发红火。图为游客在餐馆品尝当地美食。
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
“塱头实验”的成效既写在账本上
也写在村民的笑脸里
2024年塱头村村集体收入达436万元
全村整体收入较三年前增长1.4倍
更可喜的是“返乡潮”兴起
超200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
“90后”卢敏贤的话代表了年轻人的心声
“咱们村的文化传播出去了
特别骄傲
我想在招聘岗位上拉动更多年轻人回来
往后的日子一定会更美好”
![]()
“90后”村民卢敏贤。
![]()
孩子们在塱头村研学。
这份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与蓬勃生机
还让“塱头实验”走向世界舞台
先后入选“全球50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斩获第九届新加坡规划师学会奖
“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与保育卓越奖”金奖
![]()
“塱头实验”登上“建筑界的奥林匹克”,大受好评。
![]()
“国际范”的塱头村吸引不少外国游客前来参观。
眼下,它更是作为首个以“乡建+实践”完整体入选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主题馆的中国乡村振兴项目,成功登上“建筑界的奥林匹克”。
塱头村第一书记梁国华说:“‘塱头实验’有效回答了‘怎么保护好传统文化’这道题。每个人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依托集体智慧的创造,我们既守住了文化根脉,也为村子的未来发展找对了路子。”
![]()
塱头村第一书记梁国华。
“塱头实验”的价值不止于自身成功
还引发了建立城乡良性互动的“新乡建”思考
清华大学副教授周榕这样评价
“农村要更好地跟城市链接
才能形成良性经济循环
只有做到‘去时间化’
融入生活中
非常朴实地浸润深层文化底蕴
才能避免成为时间性特别短的‘网红’”
![]()
在炭步芋头节上,塱头村举办迷你马拉松比赛。
![]()
清华大学副教授周榕。
“荷花小的时候
是池塘中跳舞的小姑娘…… ”
童声里的诗意
榕树下的乡愁
塱头村的这场“实验”
不止让游客慕名而来
更让村民安心归来
当古老的“耕读传家”
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的支点
它唤醒的不仅是一座村庄的活力
更是文化自信的重拾与延续
这份源自乡土、走向世界的“塱头答案”
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谢馨 罗俊琳 李红忠
监制:王岩 编辑:袁雅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