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用掌权20多年的“帝王心术”果然深不可测,他只用了短短1年出头的时间,就成功排掉了俄罗斯国防部这颗“大雷”。
在俄罗斯国内,军事精英与专业文官在国防部内的力量对比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特别是在俄乌冲突持续,国防支出仍旧是俄罗斯政府支出的大头,国防部掌控更多财政拨款后,如何维持国防部内部各派系的平衡,也显得越发重要。
![]()
【普京对俄罗斯国防部的大换血还在继续】
俄罗斯的国防部最初延续了苏联时代的传统,完全由军队精英们把持,国防部长等高层基本是俄军将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军队事实上自成体系缺乏制约,俄罗斯依旧会面临军队尾大不掉这一难题。
普京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他掌权开始,俄罗斯国防部长便不再由军队将领担任,伊万诺夫、绍伊古等其他强力部门出身的人士,或者谢尔久科夫、别洛乌索夫这类技术官僚,成为国防部长。
可在2012年到2024年的绍伊古时代,仍旧出现了绍伊古派系力量较强,掌握国防部主导权的情况,给俄罗斯的军事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在普京同步展开的军队反腐行动之中,最先落马的就是绍伊古派系的一批人,普京没有动绍伊古,而是继续任用他为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普京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一直在清除绍伊古派系在国防部的影响力,同时构建一套更加均衡的国防部权力体系。
多说一句,国防部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国防部内必须有熟悉军事的军队将领,军事精英与技术文官的制衡就成为普京“换血”行动的一个主轴。
在过去半个月时间里,普京对俄罗斯国防部进行了两次人事调整。
一次是用原工业与贸易部副部长奥斯马尔科夫替换俄军出身的副部长、老将福明,一次是用原俄军南部军区司令亚历山大·桑奇克,代替同样是军队将领的布利加,出任主管后勤的副部长。
![]()
【原工业与贸易部副部长奥斯马尔科夫接替老将福明出任国防部副部长】
至此,俄罗斯国防部的十名副部长之中,形成了兼任第一副部长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等四人是军队将领,剩余六人均为其他部门调入的局面。
在这两个大分支之下,还有着更加精细的派系划分。
先说军队将领这边,格拉西莫夫无疑四人中的领头羊,多数情况下,四人应该能够做到共进退。
但主抓训练等工作的叶夫库罗夫同样是普京的心腹,桑奇克则属于正在走上高位的俄军中生代将领,在某些问题上,这二人未必会完全听从格拉西莫夫的号令。
况且,普京现在迟迟不动格拉西莫夫,主要是因为临阵换将会影响到对乌作战,等到这场冲突结束,格拉西莫夫应该就会急流勇退,退出军队进入上议院等部门养老。
![]()
【格拉西莫夫的位置暂时较为稳固】
六名文官副部长中的派系划分更为明显,与格拉西莫夫并列为第一副部长的戈尔宁、副部长兼国防部办公室主任萨维列夫,都是别洛乌索夫从经济发展部门调来的心腹。
克里沃鲁奇科、奥斯马尔科夫虽然也是经济部门出身,但来自不同的工业发展部门,既不属于别洛乌索夫一系,也没有自成体系,是两名相对独立的技术官僚。
普京用这2人,更多的是用他们的专业能力,来协助别洛乌索夫确保军事生产的有效进行。
原本在克里姆林宫当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的弗拉德科夫,以及普京的亲侄女齐维列娃,则是普京在国防部的2只眼睛。
在这种略显“四分五裂”的人事安排之下,无论是老将格拉西莫夫还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都无法在国防部内做到一家独大了。
![]()
【齐维列娃是普京在国防部内的关键眼线】
在后续可能的调整之中,普京可能会考虑调走叶夫库罗夫、戈列米金这两名军队出身的副部长,然后再从军内提拔新人上来,加速指挥层的代际更替。
综合来看,克里姆林宫对国防部进行的大换血行动,精妙之处不在于提拔了谁或清退了谁,而在于构建了一种“均势”。
普京用文官制约军头,又用军队精英的专业能力来支撑文官的决策,他允许派系存在,却巧妙地让它们相互掣肘,没有任何一方能获得压倒性优势。
这种“分而治之”的统治艺术,确保了普京本人作为最高仲裁者的绝对权威,国防部自此将成为一个更听话的执行机构。
然而,这种精密平衡的背后,也潜藏着隐忧:当内部制衡变得如此复杂,部门决策是否会陷入扯皮与内耗?
在战时状态下,这种可能牺牲部分效率的架构,究竟会成为俄罗斯军事机器的稳定器,还是新的阻力?
如何应对这些潜在隐患,确保派系均衡之下,俄罗斯国防部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将会是摆在普京面前的一个长期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