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好的教育,就是让家长不断积累成就感

0
分享至

你好呀, 我是「行者马生」

在此相逢,是尝试改变的明证

让我们并肩同行,去努力过好这一生

全文共 3318 字,读完约需 7 分钟。

有一位妈妈在后台留言:“我真的已经很努力去改变自己了,可为什么总是做不久?每次一崩溃,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像白费了一样。”

她不是不学习,也不是没反思。

她知道要“控制情绪”“多理解孩子”“不要总盯着结果”,但她依然会在孩子一写作业就磨蹭时忍不住吼。

她说:“我知道那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每次都觉得自己又失败了。”

这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困境:明明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却陷在“为什么我还不够好”的循环里。

事实上,很多家长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被看见自己的进步”的能力。

ta们在努力改变,却没有获得任何心理上的正反馈。

于是,成长的路成了一场漫长的自我否定。

成长从来不是靠意志撑出来的,而是靠成就感积出来的。

01成就感不是孩子的专属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持续的行为都需要正强化。

如果家长只从孩子的表现中寻求反馈,一旦孩子不配合,我们的动力就会迅速衰减。

然后结果呢?

许多家长开始用“高压”或“放任”来应对——前者导致亲子冲突升级,后者让教育流于形式。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

当一个人长期投入努力却看不到成效时,大脑会逐渐形成一种默认反应:“我再怎么做也没用。”

我们会为了防止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而努力,却忽视了自身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状态尤其常见。

当孩子没有达成自己预期,家长就容易怀疑自己:

  • “是不是我方法不对?”

  • “是不是我不够耐心?”

  • “是不是我不适合做父母?”

久而久之,家长的内耗感越来越重,情绪就像一个被拧太久的橡皮筋——一触即断。

但真正的问题不是你做得不够多,而是你的努力没有被看见、被反馈、被积累。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一句很有启发的话: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得成功经验的过程。”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

家长的成长,也需要被“成功经验”喂养。

当你一次次看见“原来这样做有效”,你才会真正相信:“我能行,我可以带孩子走得更稳。”

02 成就感是如何迷失的

在大多数家长的认知里,教育成就感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孩子交出的“成绩单”。

无论是分数、证书还是他人的夸奖,只要孩子没有拿出“像样的结果”,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成了“无用功”。

这种“结果绑定式”的成就感认知,藏着两个致命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忽略可控性

孩子的成长是天赋、努力、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很多结果本就超出家长的掌控范围。

就像同样是耐心辅导,有的孩子对数字敏感一点,数学成绩自然提升快;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可能更适合文科类的积累。

可我们往往会自动过滤这些客观差异,把“孩子没达到预期”直接等同于“自己教得不好”,这种归因方式注定会让自己陷入挫败的循环。

第二个陷阱是透支自我价值

当家长把所有成就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时,其实是在无形中放弃了自己的成长维度。

有位妈妈曾跟我说,她辞职陪读三年,孩子的成绩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孩子考得好,我当天走路都带风;孩子考砸了,我就觉得自己活着都没意义”。

这种将自我价值与孩子结果深度捆绑的状态,不仅会让家长活得疲惫不堪,还会把巨大的压力传递给孩子——“我不能考砸,否则妈妈/爸爸就会崩溃”。

更隐蔽的伤害是,长期缺乏成就感的家长,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补偿心理”转嫁到孩子身上。

要么用“我都是为了你”的牺牲感绑架孩子,要么用“你必须做到”的控制欲压迫孩子。

原本温暖的亲子关系,渐渐变成了充满功利性的“绩效绑定”。

03 优秀家长离不开成就感

为什么有的家长,能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越挫越勇,而有的家长却很快陷入崩溃?

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给出了答案:人的核心心理需求包括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其中胜任感是支撑我们持续投入一件事的关键动力。

教育领域的成就感,本质上就是家长在亲子互动中,累积的“教育胜任感”——一种“我有能力做好家长,我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笃定。

这种胜任感,从来不是来自孩子的“完美结果”,而是来自家长对“教育过程”的掌控和积极反馈。

当家长有了胜任感,就会更愿意投入;当家长不断投入,孩子才会出现可见的改变;而孩子的积极反馈,又会反哺家长的信心——这就是一个“正向教育循环”。

但多数家庭却陷在相反的“消耗循环”中:

家长想改 → 一次没做好 → 自我否定 → 情绪崩溃 → 再次责怪孩子。

所以,教育走不远的根本原因,不是方法,而是没有心理上的“正向积累机制”。

一个家长,如果能每天获得哪怕一点点“我在变好”的体验,ta对教育的热情、耐心、创造力,都会被重新点燃。

让教育顺畅的关键:先让家长有“被奖赏的体验”。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个原则:被正向奖赏过的行为,更容易被重复。

如果你总是在“批评自己”的情境下育儿,你会越来越焦虑、越做越僵;

但如果你开始在“鼓励自己”的氛围中育儿,你会慢慢变得更松弛、更坚定。

所以,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改变孩子,而是让家长学会给自己“心理奖励”。

比如:

孩子今天写作业拖了半小时,但你没有立刻吼,这是你的胜利。

孩子顶嘴了,你没有马上反击,而是深呼吸了一次,这是你的成长。

你愿意读到这篇文章,并在反思,这本身就是进步的起点。

每一次这样的自我奖励,都在悄悄地修复你的教育能量。

04 成就感来源于觉察

很多父母太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ta不听话”“ta磨蹭”“ta顶嘴”。

但真正的成长起点,是先看到自己的变化。

比如:

  • 今天我虽然还是吼了孩子,但比昨天慢了10分钟才吼。

  • 今天我没有立刻插手,而是让孩子自己试了。

  • 今天我心里虽然焦虑,但能意识到自己焦虑的来源。

这些都算“进步”,只是我们习惯忽略了它们。

你要做的,是在每一次练习中记录自己的小成就,它不完美,但贵在真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被觉察的进步”能直接激活大脑的多巴胺系统,让人更容易维持长期动力。

成就感不需要大事件,它藏在那些被你轻轻忽略的小进步里。

我见过一位爸爸,他的儿子成绩一直处于中游,但他却很少焦虑。

他分享了一个细节:每次陪孩子写作业,他不会盯着“这道题对不对”,而是关注“今天孩子有没有主动问我一个问题”“有没有比昨天多坚持十分钟专注做题”。

当孩子主动提问时,他会认真说:“你今天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说明你在认真思考,爸爸很开心能帮你一起分析。”

当家长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时,会发现成就感的来源其实无处不在:

  • 原本爱发脾气的自己,今天能心平气和地听孩子解释;

  • 原本只会说教的自己,今天能用一个故事让孩子明白道理;

  • 原本从不沟通的亲子,今天能坐在一起聊十分钟学校的趣事。

这些看似微小的“过程进步”,恰恰是教育胜任感的核心来源,也是支撑家长长期投入教育的底气。

就像农民种庄稼,真正支撑他们日复一日灌溉施肥的,不是对“丰收”的空想,而是看到禾苗每天抽出新叶的踏实——教育的成就感,从来都是“过程中的即时反馈”,而非“终点处的一次性奖励”。

当成就感不断积累,家长的内在信念,就会从“我不行”变成“我可以”。

这种信念转变,不是靠外部激励,而是通过一次次被证明的自我效能形成的。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过“自我效能感”理论: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影响结果”,他就会主动尝试、持续行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而家长教育中最可怕的,不是方法错了,而是信念断了。

当你开始真正地相信——“我的努力能改变关系”,孩子也会在你的信念里被看见、被感染、被重塑。

我们总以为教育是“为孩子铺路”,却忘了自己才是这条路的“点灯人”。

如果点灯人自己充满焦虑和挫败,那灯光必然昏暗摇曳;

只有点灯人内心笃定、充满力量,灯光才能明亮稳定,照亮孩子前行的方向。

教育最理想的状态,不是“我努力地改孩子”,而是“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当你把关注点从“我哪里还不够好”,转向“我今天做对了什么”,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早就在一点点变好。

那一刻,你不再只是一个努力的父母,你是一个正在“生成力量”的人。

好的教育,不是要求家长完美,而是让家长在成就感中,重新相信自己。

感谢与「行者马生」的遇见

育儿即是修炼,大道理别只围观,也要记得去实践

【点赞】【转发】【在看

让更多人了解到你的态度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摩托车发动机当增程器?大通新车现身工信部申报

摩托车发动机当增程器?大通新车现身工信部申报

热点科技
2025-11-13 13:21:34
越秀领导,被央企告了!

越秀领导,被央企告了!

风声声
2025-11-14 16:00:55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混沌录
2025-10-22 21:54:06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懂球帝
2025-11-14 23:26:22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红豆讲堂
2024-10-21 09:30:24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蛙蛙和洼
2025-11-08 10:01:55
硬气拒见!AIT约见郑丽文被怼回,干涉台海内政算盘彻底落空!

硬气拒见!AIT约见郑丽文被怼回,干涉台海内政算盘彻底落空!

达文西看世界
2025-11-13 21:22:07
祖院长事件持续发酵,眼科医生只是其中之一,前任的报复稳准狠!

祖院长事件持续发酵,眼科医生只是其中之一,前任的报复稳准狠!

易会科普
2025-11-13 16:32:56
森林狼传闻:凯文·乐福将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同揉成一团扔掉

森林狼传闻:凯文·乐福将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同揉成一团扔掉

好火子
2025-11-15 03:44:35
现代蛇类祖先化石出土数十年后确认身份,距今已有3700万年历史

现代蛇类祖先化石出土数十年后确认身份,距今已有3700万年历史

知新了了
2025-11-14 11:59:38
苏州市委书记调整

苏州市委书记调整

新京报
2025-11-14 18:38:31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极品小牛肉
2025-03-25 12:49:18
孩子若福薄命苦,多半是家中留了这3样“旧物”吸走福气

孩子若福薄命苦,多半是家中留了这3样“旧物”吸走福气

古怪奇谈录
2025-11-06 14:19:04
赵丽颖户外散步被偶遇,网友吐槽身材五五分,和我们普通人差不多

赵丽颖户外散步被偶遇,网友吐槽身材五五分,和我们普通人差不多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5 01:46:05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史纪文谭
2025-11-14 17:30:26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火山诗话
2025-11-13 11:37:14
大批打工人快撑不住了。

大批打工人快撑不住了。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14 18:50:34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混沌录
2025-11-15 00:09:02
央视改称郭晶晶了,三字微变暗藏强烈信号,霍震霆果然全说对啦

央视改称郭晶晶了,三字微变暗藏强烈信号,霍震霆果然全说对啦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5 03:12:12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普览
2025-11-13 00:31:54
2025-11-15 04:07:00
行者马生的笔记 incentive-icons
行者马生的笔记
助孩子成长,是父母的修行; 同孩子做伴,向新人生启程。
54文章数 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原来普通话临时抱佛脚就能过快背模板啊!!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亲子
数码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细思极恐!全球1.14亿孩子患高血压,3大原因你娃可能都有!

数码要闻

小米发布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