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11月初的北京机场突然出现一架没有提前报备的美国公务专机,路透社紧接着抛出重磅爆料,两名美国外交部知情人士证实,FBI局长卡什·帕特尔已秘密飞抵北京,用24小时时间完成了一场闭门会谈。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媒体跟拍,甚至连双方官方都三缄其口,这种“隐形外交”模式让人立刻联想到当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桥段,只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美国执法部门的头号人物。
俄卫星社、《世界新闻网》等多家外媒纷纷跟进,拼凑出这场神秘访问的轮廓:11月7日抵京,8日与中方高层会谈,核心议题直指芬太尼管控和跨境执法合作。但当记者在11月10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追问时,发言人林剑只一句“不掌握相关情况”便终结了话题,美国驻华大使馆、白宫也同步保持沉默,这种心照不宣的模糊态度,反倒让外界更加确信会谈的真实性。毕竟如果纯属子虚乌有,直接否认远比“无可奉告”更能平息猜测。
![]()
美方如此心急火燎派高官火速访华,背后藏着三重绕不开的困境。美国每年近10万人死于药物过量,三分之二都和芬太尼有关,而这种毒品的关键前体化学品管控离不开中方配合,帕特尔早在10月就暗示过要访华谈此事,如今显然是等不及要落地成果。经贸领域的压力更让美方坐不住,今年9月中美贸易额萎缩至457.92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暴跌27%,美国企业在高关税下苦不堪言,吉隆坡磋商中承诺的取消“芬太尼关税”、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都需要尽快通过官方互动夯实。还有特朗普政府的政治诉求,关税战引发的国内不满让支持率下滑,一场能拿得出手的外交成果,成了稳固地位的迫切需求。
就在帕特尔访华刚结束,中美双方就接连放出大招。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率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的301调查,暂停期从2025年11月10日生效。中方随即跟进,交通运输部同步暂停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种几乎无缝衔接的动作,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提前约定好的默契。但更让人意外的是中方抛出的另一张“明牌”——商务部宣布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暂停对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出口限制。
![]()
这绝不是中方的妥协,反而堪称一记高瞻远瞩的战略妙手。美国这些年一直在疯狂构建“去中国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和澳大利亚签协议、拉日本搞“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忙得不亦乐乎。可现实是中国占全球稀土开采量的70%、加工量的90%,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专家都坦言,建立自主供应链至少需要十年。中方用“暂停”而非“取消”,还特意把期限设得比美方公告多半个月,就是直白告诉美国:合作的窗口开着,但时间有限,想持续拿到这些战略资源,就得拿出真诚意。
现在的中美关系,看似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贸易领域休战、关键矿产重启供应、芬太尼管控出现进展,但核心博弈从未停止。美方一边喊着合作,一边在台湾问题上小动作不断,APEC期间美国财长与台湾地区代表的私下会面,暴露了仍想打“台湾牌”的企图。高科技领域更是矛盾重重,美方一边说“不可能卖顶尖芯片给中国”,一边又把芯片当作谈判筹码,这种欲盖弥彰的表态,根本藏不住霸权思维。
![]()
中方的所有举措,都展现了最大的合作诚意:调整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出口政策,是回应美方核心诉求;暂停关键矿产出口限制,是给中美贸易松绑。但诚意不是没有底线,台湾问题是中国不可触碰的红线,高科技领域的封锁打压也绝不会让中方屈服。美方如果真的想抓住这次修复关系的窗口,就必须在这两大核心问题上彻底交底——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放弃对华科技封锁,否则中方随时可能重新关上合作的大门。
回顾这一系列互动,从秘密访华到政策联动,中美之间的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利益交换,进入战略互探的深层阶段。美方的“心急”源于内部困境,中方的“明牌”彰显战略自信。未来的走向,关键看美方是否能认清现实:霸权逻辑在当今世界早已行不通,与中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如果美方继续抱着“反复无常”的心态,前脚拿好处后脚搞小动作,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战略被动,毕竟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任人拿捏的国家,手里的牌,远比美方想象的更多、更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