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站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的落地窗前,周莉亚抬头便能望见上海歌舞团的小阳台,想起创排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日夜,回忆涌上心头,泪光不自觉地泛起。这部演了整整800场的舞剧,对她和联合总编导韩真而言,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突破,更是一场用真诚串联起创作者、演员与观众的心灵共鸣,一份承载着初心与敬意的文化传承。
![]()
“留白”的艺术让无声胜有声
创作的起点,是一份敢于挑战的纯粹冲动。《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国内首部谍战题材舞剧。面对“谍战怎么能做舞剧”的刻板印象,周莉亚坚持“肢体能够清晰讲述故事”:“当一个人不说话时,肢体动作恰恰是传递故事感的关键”。而韩真则相信,只要巧妙运用舞蹈的“留白”艺术,反而能给观众留出足够想象空间,让作品更具独特韵味。
在无数个排练日夜中,情感的极致投入成为常态。周莉亚至今记得,每次排到离别段落都会落泪,尤其是小裁缝牺牲的场景,她曾许多次泪流不止。“那天也是哭得不行,就走到隔壁排练厅,韩真正在给女演员抠《渔光曲》的动作,本想换个环境平复心情,可坐下后情绪仍像洪水决堤,眼泪止不住地流,把正在排练的姑娘们都吓了一跳。”
![]()
但恰恰是情感的爆发带来创作的火花,小裁缝牺牲的那一段在此后每一场演出中都是引发观众共鸣的时刻。回想这一段艰难的创排过程,周莉亚说:“只有将自己完全’扔’进作品,才能让情感真正融入角色,并让这份感动传递到舞台的每一个角落。”
恰逢其时的馈赠改变一生
舞剧《电波》的诞生,对两位编导的创作生涯而言,是一份恰逢其时的馈赠。韩真说:“创作者的信心很容易被打击,尤其是在成长期,而舞剧《电波》获得的广泛认可,无形中帮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创作底气,也是我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收获。”
![]()
对周莉亚来说,这份收获还藏在对作品的不断打磨中——即便即将迎来800场演出,剧组仍保留着一款尚未亮相的“特别结尾”,演员王佳俊将跨越时空与自己饰演的李侠“面对面”。“创作中的每一次抉择,都承载着我们对历史的敬畏,”周莉亚说,“我们会用最真诚的心,讲好英雄的故事。”
谈及舞剧《电波》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生命力,韩真认为好作品并不存在固定“标准”,因为“一旦有了可总结的标准,就意味着这个标准即将被淘汰”。在她看来,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需要创作者永远抱着突破的心态,走出舒适区,“永远保持对未知的探索欲,艺术生命才不会衰老”,反之,固守成规只会让创作走向僵化。
而周莉亚则将这份生命力寄托在传承之中,看着正在为新一代演员抠戏的自己,她满心期许:“希望这部舞剧能跨越场次的界限,在800场、900场、1000场的演绎中,既保留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核,又融入不同时代演员的风采。更希望它能多多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舞剧的力量,让这道承载着初心与敬意的’电波’永远传递下去。”
原标题:《800场再出发,总编导韩真、周莉亚:用真诚浇筑经典,让《电波》永不消逝》
栏目编辑:孙佳音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朱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