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个意想不到的趋势:老年人多了,医院倒闭潮反而来了

0
分享至



文|大 何

昨天看到一个让人有点意外的数据,2024年57.9%医生降薪。

这个数字出自一份覆盖了近三万名医务人员的调研报告。

据市场研究机构华医网发布《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的报告显示,57.9%的医生在2024年经历了降薪。



这个比例,比去年的37%又高出了整整20个百分点,说明降薪的潮水不仅在蔓延,而且势头更猛了。

说实话,这挺反直觉的。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里,医院应该是最不愁“客源”的地方。

毕竟,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谁能跟健康讨价还价呢?

更何况,我们正踏在一个浩浩荡荡的老龄化浪潮之上。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突破3亿,而老年人的人均医疗开销是普通人的3到4倍。

从住院人次来看,去年也比上一年增加了1000万。

一边是看似无限增长的医疗需求,另一边却是医生收入的普遍下滑。

这个矛盾的背后,一定有什么更深层的东西正在发生。

另一组宏观数据更能说当下各地医院的处境。

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超过1200家民营医院关门大吉,平均每天倒闭近7家。

民营医院的关停率已从2023年的7.2%上升至2024年的19.6%。

公立医院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虽然它们轻易不会“倒闭”,但为了缓解经营压力,各地公立医院合并重组的消息此起彼伏。

2025年以来,四川、浙江、安徽、河南、内蒙古、吉林、广东等多地已发生近十起公立医院合并事件。

有权威媒体报道称,2024年国家卫健委财务年报(非公开,部分省级卫健委通报引述)显示,全国43.5%的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亏损总额超过600亿元;若算上二级及以下医院,亏损面接近50%。

曾几何时,许多年不愁客源的医院,竟然开始批量倒闭了?

我试着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拼凑答案。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文章中很多医生提到的:病人真的变少了。

这听起来和前面提到的“住院人次增加”有些矛盾,但其实并不冲突。

宏观数据增长的背后,是结构性的变化。

一方面,出生率下降,产科、儿科这些曾经的热门科室,如今门可罗雀,相关的产业链都在萎缩。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济大环境的凉意,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就医习惯。

过去手头宽裕时,一点小毛病可能就直奔大三甲图个心安。

现在,更多的人选择“捂紧口袋”,小病能忍则忍,或者去社区医院、线上问诊解决。

这种消费降级,直接导致了大量非核心、非紧急的医疗需求被抑制,尤其冲击了那些定位不上不下的基层和县级医院。

其次,一个更具颠覆性的变化,来自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

这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的一招。

过去医院的盈利模式很粗放,多做检查、多开药,收入就水涨船高。

现在不同了,DRG/DIP(按病种付费)的推行,意味着治疗某个病,医保只给一个打包价。治好了,省下的钱是医院的利润;超额了,医院就得自己承担亏损。

这种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为了降本增效,遏制医疗资源的浪费。

但它彻底改变了医院的生存逻辑,从“多做多赚”变成了“省着做才赚”。

巨大的成本压力,最终会像水一样,顺着管理层级传递到每个科室,再分解到每位医生的绩效上。医生的收入,自然会受到影响。

最关键的是,医保的钱,医院也不是马上就能拿到手。

联想到的前两天某地医保每日报销限额的那个新闻。



对患者如此,那么医保基金对医院的结算还能那么顺利吗?

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一,医保基金的回款周期被不断拉长。

医院垫付了药品、设备、人力的成本给病人看病,却迟迟等不来“回款”,现金流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就像一家企业,销售额看着不错,但应收账款堆积如山,随时可能倒在资金链断裂的路上。

最后,我们还要把视线拉回到医院自身。

回看前些年,在房地产和基建大发展的热潮中,很多医院也卷入了规模扩张的“军备竞赛”。

新院区盖得一个比一个气派,昂贵的医疗设备一台接一台地买。

这些投资在当时看似风光,如今却变成了沉重的债务和高昂的固定运营成本——无论有没有病人,大楼的维护费、设备的折旧费、员工的基本工资,一分都不能少。

现在,我们把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

一头是需求端的收缩(人们看病更谨慎了);

一头是支付端的改革(医保控费越来越严);

中间夹着医院自身背负的历史包袱(高额的债务和运营成本)。

再加上药品集采的改革,切断了最后一条传统的盈利路径。

当这几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医院的亏损就成了必然。

地方财政自不必说,很难再像过去那样慷慨输血。

当一个系统入不敷出,又缺少外部支援时,收缩和阵痛就在所难免。

所以,医生降薪,并非一个孤立事件。

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是整个医疗系统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扩张后,进入深度调整期所表现出的一个最直接的症状。

旧有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而转型期的阵痛,正实实在在地传导到每一家医院和每一位医生的身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9-1,葡萄牙直通世界杯,C罗停赛,B费戴帽,内维斯3球+飙世界波

9-1,葡萄牙直通世界杯,C罗停赛,B费戴帽,内维斯3球+飙世界波

侧身凌空斩
2025-11-16 23:54:36
交管12123刚升级:违章当天秒提醒,4次免罚机会这么用才不亏

交管12123刚升级:违章当天秒提醒,4次免罚机会这么用才不亏

娱乐洞察点点
2025-11-16 11:16:51
害怕了?!他们连忙甩锅

害怕了?!他们连忙甩锅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6 20:22:21
一夜损失40000亿美元背后,这位18岁中国少年轰动世界!

一夜损失40000亿美元背后,这位18岁中国少年轰动世界!

阿燕姐说育儿
2025-11-15 06:36:19
央视曝光4种“致癌日用品”,家里千万别囤!越囤全家身体越差!

央视曝光4种“致癌日用品”,家里千万别囤!越囤全家身体越差!

39健康网
2025-11-16 20:35:40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伊朗军官号召民众起义推翻神棍政权

金召点评
2025-11-16 04:00:02
流感H3N2毒株严重可致呼吸衰竭,专家提醒:须在48小时内吃奥司他韦

流感H3N2毒株严重可致呼吸衰竭,专家提醒:须在48小时内吃奥司他韦

东方豪侠
2025-11-16 11:45:45
大结局要来了?泽连斯基,下命令了!

大结局要来了?泽连斯基,下命令了!

大嘴说天下
2025-11-15 21:36:57
社评: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的四个原因

社评: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的四个原因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00:03:43
李在明诚挚道歉

李在明诚挚道歉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6 21:14:31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命案:政协委员妻子是最大的祸根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命案:政协委员妻子是最大的祸根

Mr王的饭后茶
2025-11-15 21:52:07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9 07:55:03
新娘婚礼现场被曝劈腿表姐夫 ,HPV 病史炸出超乱私生活…

新娘婚礼现场被曝劈腿表姐夫 ,HPV 病史炸出超乱私生活…

浪花妈妈
2025-11-15 23:51:16
樊振东男单夺冠燃爆全网!干掉世界第一第二,却不能替国家队出战

樊振东男单夺冠燃爆全网!干掉世界第一第二,却不能替国家队出战

阿纂看事
2025-11-16 16:50:00
毛新宇少将完爆蒋友柏!

毛新宇少将完爆蒋友柏!

沈述慢撩
2025-11-16 21:35:33
凉透了?保时捷销量暴跌42%、狂降40万没人买,网友:谁傻谁买

凉透了?保时捷销量暴跌42%、狂降40万没人买,网友:谁傻谁买

象视汽车
2025-11-16 07:00:05
唏嘘!匈牙利遭读秒绝杀 连续10届无缘世界杯 8500万巨星瘫坐痛哭

唏嘘!匈牙利遭读秒绝杀 连续10届无缘世界杯 8500万巨星瘫坐痛哭

我爱英超
2025-11-17 01:11:30
雷军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雷军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6 14:58:06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15 14:42:42
日本敢不敢先打

日本敢不敢先打

求实处
2025-11-16 00:27:27
2025-11-17 01:59:00
大何日拱一卒 incentive-icons
大何日拱一卒
文不奉承,笔不阿贵
284文章数 10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华为鸿蒙HarmonyOS 6.0.0.112版本首曝,支持电脑投平板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