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了累了,喝XX!”
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
让功能性饮料成了无数人
熬夜加班、提神醒脑的“续命神器”
![]()
但你有没有想过
如果把这“神器”当水喝
它可能瞬间变成把人送
进ICU的“夺命毒药”?
![]()
近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因过量饮用功能性饮料引发严重健康危机的患者。该患者在短时间内连续喝下了6瓶功能性饮料,随后就出现了反复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被紧急送入重症监护室。经医院检测,其体内咖啡因残留量远超安全标准,这件事也为“功能性饮料”的饮用敲响了安全警钟。
据了解,该男子在出现不适后,被家人紧急送往了当地医院救治,医生在了解到该男子在短时间内饮用了大量功能性饮料的关键信息后,推测其可能为“中毒”,立即对其血液和尿液进行毒物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虽距离其摄入饮料已经超过40小时,但仍检测出其每百毫升血液中咖啡因的浓度为147.6纳克,尿液中咖啡因浓度更高达每毫升306.4纳克。
![]()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营养科 主任 牟波:“这个病例应该是咖啡因过量摄入,导致的咖啡因中毒。因为咖啡因它是一个兴奋性的,如果说我们过量摄入以后会导致持续的神经收缩,可能会导致我们心悸然后心跳加快、心慌还有会出现手抖,严重可能会有四肢抽搐的症状,这些都是过度兴奋导致的。”
![]()
医生表示,市面上常见的功能性饮料大多都含有牛磺酸、维生素等成分,而饮料如果具备一定提神功效,主要还是依赖所含的咖啡因。但健康成年人单次咖啡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00毫克,每日总量则不宜超过300-400毫克,所以除了咖啡因不宜摄入过多,其他功能饮料的饮用也要适量。
![]()
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
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入咖啡因
不应超过200毫克
每日摄入咖啡因总量
不宜超过300-400毫克
![]()
一些咖啡因敏感者即使摄入量少
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
每日可摄入的限量更低
⚠️请牢记
咖啡、功能性饮料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并非普通饮料,切勿将其视为“提神法宝”并长期、大量饮用,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营养科 主任 牟波:“市面上我们常见的饮料大部分可能是添加一些牛磺酸,还有维生素类。比如说B族维生素这类它可以缓解疲劳,还有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另一类可能会添加一些咖啡因,这类成分它会兴奋我们的大脑,可能让我们在工作比较困的情况下让我们提神,短期内使用只要合理摄入还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摄入,特别是一次大量摄入是绝对不推荐的。另外其他一些功能性饮料,比如说矿物质饮料、电解质饮料等,这类的话就是当我们在运动然后脱水,在高温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这类饮料迅速的补充一些矿物质和电解质,这类(饮料)对我们的健康来说,这个时候补充也是可以的。”
![]()
医生也特别提醒,功能性饮料并非普通饮品,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并且饮料是不能完全替代矿泉水的,长时间饮用也会给身体带来健康隐患。
日常生活中
不少人热衷于调配饮品
尝试将酒水与各类饮料混合
这类看似新潮的“特制饮品”
可能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杜绝“咖啡因+酒精”!
酒精 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会减缓大脑活动。
咖啡因 神经系统的兴奋剂,会刺激神经,制造出短暂的清醒假象。
![]()
两者同时摄入,大脑会接收到相互冲突的信号:一方面“陷入沉醉”,另一方面又“强行激活”。表面看来,人似乎不那么困倦,但实际上,酒精导致的判断力下降、协调能力受损等关键问题并未得到改善。
有研究表明
青少年时期混合饮用酒精与功能性饮料,可能对大脑海马体造成持续性损害,进而引发长期认知功能障碍。
有案例证明
咖啡因所带来的“清醒感”,可能让人误以为尚未醉酒,导致在无意识情况下,摄入远超平时的酒精量,做出酒后驾车、冲动争执等高危行为。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营养科 主任 牟波:“所有的这饮料,我们最担心的是它里面的糖,特别是纯糖类。饮料当中含这些纯糖类摄入以后的话吸收过快,会导致胰岛素迅速的分泌,长期这样会导致胰岛素的抵抗,导致代谢紊乱。对饮料最担心的是糖,所以我们最推荐的就是矿泉水,如果要(喝)其他饮料的话茶是次选,功能饮料是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去服用,其他情况的话并不常规推荐。”
![]()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
部分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食安厦门
记者:刘莎 摄像:绕承显
编辑:李莹娜
编审:林帅超
终审:李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