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11月12日,空军纪念日公开展示的攻击-11与歼-20S组合,让世界军事观察家们瞬间屏息。
美国媒体的评价更是石破天惊,认为这代表着中国空军已步入深度集成时代,让美军现有战术一夜之间显得落伍。
这项由美军最早提出的无人僚机概念,为何最终由中国率先实现?这种新空战模式将带来什么改变?
![]()
作者-常
美媒承认“一夜落伍”,中国空战模式上演静悄悄变革
歼-20S与攻击-11的组合,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定义“制空权”。
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它承认了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中国空军正在尝试将隐身技术、电子战能力和无人系统进行深度融合,这种组合正在重塑现代空战的形态。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变革的源头,竟是美军自己。
早在21世纪初,无人僚机的概念便由美军提出,初衷是为F-22等五代机弥补弹舱容量有限的短板,但人工智能、高速数据链等技术的瓶颈,让这一构想最终被束之高阁。
![]()
然而,中国航空工业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一种更具现实意义的路径。
在歼-20首飞后,相关团队同样面临AI瓶颈,但他们的解决方案简单而高效,既然AI尚不足以完全自主,那就为歼-20增加一名飞行员,专职操作无人机僚机。
于是,双座型的歼-20S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个型号的诞生,更是一种工程哲学的胜利,它用务实的“人桥”跨越了理想的“天堑”。
在未来的信息化指挥中心,歼-20S后座的飞行员冷静如棋手,屏幕上,一群攻击-11无人机如同廉价的兵卒,无畏地冲向对方昂贵的车马,这就是中国的答案,一场静悄悄的空中变革。
![]()
从“理想”到“现实”,中美为何走出不同路径?
这不禁让人思考,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是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还是选择边走边看的实效?历史正在给出答案。
美军的“天空博格人”项目至今仍停留在技术验证阶段,其追求的“完全自主”在当前AI技术条件下,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阻碍了概念的落地。
![]()
反观中国,选择“双座机”方案,本质上是对技术发展规律的深刻尊重,它承认了现实的局限性,并用人的智慧弥补了技术的不成熟,这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创新观。
从米格-31的空中指挥编队,到F-35的“小型预警机”角色,再到如今歼-20S直接指挥无人机群,空中指挥权的演变脉络清晰可见。
![]()
中国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没有等待AI的终极形态,而是立足当下,将人的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从而抢占了宝贵的先机。
这正如专家所言,这不仅是装备的胜利,更是思想的胜利,一种“先解决有无,再追求好坏”的东方哲学在尖端军事领域的完美体现。
可以想见,当美军项目团队为AI的不可靠性而一筹莫展时,中国的总师或许只是拍板道:“路不通,就架座桥!”
![]()
“可消耗”的棋子与下棋的人,新体系如何重塑空战规则?
新模式的革命性,不在于攻击-11本身的性能参数,而在于它作为“可消耗棋子”的体系价值,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空战逻辑。
攻击-11可搭载1000公斤级炸弹、小直径炸弹乃至反辐射导弹,其多任务能力使其成为一个多面手,但它的最大价值,是“可以被消耗”。
在高强度冲突中,昂贵的有人机每一次出击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而无人机群的损失则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这便是用兵卒换掉对方车的战略。
![]()
乌克兰战场上的硝烟,残酷地印证了这一点。昂贵的苏-34不断坠落,而低成本无人机却蜂拥而至,这便是新旧战法的生死对决。
这种“一换一”甚至“多换一”的交换比,从战略上看是极为有利的,它能持续不断地挤压对手的资源和战术空间,最终拖垮对方的防御体系。
这就是降维打击,是体系对平台的胜利,也是务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胜利。
![]()
从技术领先到方法论自信,这场变革的真正序章是什么?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攻击-11还是歼-20S,在中国空军的科技蓝图中都只是阶段性产品。
攻击-11的基础布局出色,其未来将衍生出空中加油型、全电子战型等更多专业型号,发展空间巨大。
而歼-20S本质上只是五代半技术,类似于十年前的歼-16,它的历史使命,是为真正自主指挥无人机群的六代机铺路。
![]()
当歼-36等全新机型正式服役,与届时已基本成熟的无人机群配合时,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战革命,一场全面重塑攻防体系的革命。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场技术变革的序章,它不像一场华丽的烟花,而更像一条静静的河流,看似平淡,却能穿透最坚硬的岩石,最终汇入大海。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如何将想象力变为现实,考验的却是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定力。
所以,当我们为“静悄悄的变革”而振奋时,更要明白:把握技术动向,就是守护我们这片天空的安宁,这不仅是军人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结语
从“双座机”的务实选择里,我们看到的不僅是工程智慧,更是一种“先解决有无,再追求好坏”的东方哲学。
当“静悄悄的变革”成为常态,未来天空的规则将由那些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书写。
在你看来,这种“务实主义创新方法论”还能在哪些领域大放异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