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 实习生王钰蓓 北京报道
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明日来袭。
11月13日,中国气象局举行寒潮通气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我国将于11月14日至17日出现寒潮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大风天气显著、降水整体不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在会上介绍,预计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大部地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将先后普遍降温6~10℃。
“此次寒潮天气过程以大风降温为主,京津冀大部地区将无明显降水天气。”马学款表示,冷空气本身通常干冷,伴随冷空气活动是否出现明显雨雪,主要看冷空气是否与暖湿空气结合。此次过程中,华北地区无明显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因此不会出现明显降水。
马学款分析称,冷空气来临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多日无较明显冷空气活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微偏高,也是降温幅度大的原因之一。降温过后,我国大部地区气温会从前期的偏高转为偏低,气温将大范围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杨继国在会上介绍,受寒潮大风天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及东部和南部沿海将陆续迎来风电高发或满发,11月16日、17日风力发电气象条件最佳。
“预计华北、黄淮等地电力负荷需求较常年同期偏高约20%,应抓紧风电高发和满发阶段,做好新能源生产调度。”杨继国表示,此外,新疆北部、东北东部和青海东部等地的雨雪冰冻天气可能造成电线和风机覆冰,需提前做好融冰除冰准备。局地降雪或雨夹雪可能影响能源运输,需加强设备巡检,严格设备管理,做好应急预案。
会上,内蒙古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莲表示,局地大风、雨雪和强降温将对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供暖保供和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公众需做好相关健康防护工作。
福建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金凎提醒,此次低温天气可能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水电设施和能源保供等造成不利影响,还需注意防范沿海大风对航运、滨海旅游和渔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