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期间,AI眼镜成为电商平台最抢眼的品类之一。天猫数据显示,AI眼镜成交额同比飙升2500%,京东3C数码类目中智能眼镜更是实现了346%的增长,位列增长最快的细分产品。从数据到产业链,这场热潮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 大模型赋能,功能升级引爆需求
在ChatGPT等通用大模型引领的AI浪潮下,智能眼镜从单纯的AR娱乐设备转向实用的AI交互终端。阿里夸克S1、Rokid系列、雷鸟Air4 Pro等新品均内置高德地图、支付宝、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实现翻译、识物、提词、导航等多模态功能,满足“随身助理”场景需求。Meta 与 Ray‑Ban 合作的第二代眼镜在2024年接入 Llama 3/4 大模型后,实时对话与识物功能大幅提升,销量突破百万副,2025 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超200%。这些功能的落地让消费者在日常购物、出行、健康管理等场景中直接“看一看”完成支付或获取信息,极大提升了使用价值。
![]()
2. 市场供需双驱动,消费潜力快速释放
IDC 报告显示,2025 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已达 406.5 万台,同比增长 64.2%,其中中国市场占比最高,预计 2029 年全球出货量将突破 4000 万台,中国年复合增长率达 55.6%。国内厂商如小米、华为、字节跳动等相继推出自研 AI 眼镜,抢占“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双11期间,夸克 S1 预售即登顶 XR 设备热卖榜,Rokid 新品同样实现 7 倍以上增长,显示出消费者对实用 AI 场景的强烈认同。
![]()
3. 资本加码,产业链加速布局
AI 眼镜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资本的高度关注。时空科技、东山精密、长盈精密等概念股全年涨幅均突破三位数,时空科技在 10 月完成收购并实现六连涨停,累计涨幅达 656.85%。2025 年以来,相关企业已完成 20 多轮融资,雷鸟创新一年内完成四次融资,XREAL、影目科技分别获 2 亿元、1.5 亿元资金支持。资本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硬件研发、光学显示和 AI 大模型的深度融合。
![]()
4. 传统眼镜厂商入局,舒适度提升
智能眼镜的佩戴舒适度一直是制约普及的瓶颈。为解决“夹头、重影、续航短”等痛点,行业开始与传统眼镜巨头合作。Meta 以约 30 亿欧元收购 Essilor Luxottica 3% 股权,借助其光学制造能力提升配镜服务;国内博士眼镜、宝岛、雅视等也陆续为 AI 眼镜提供专业镜片和配镜方案,帮助产品在日常佩戴体验上更贴合消费者需求。技术与舒适度的双向提升,使 AI 眼镜从“科技玩具”向“大众消费品”转变。
![]()
5. 场景化营销与平台扶持
双11 前的预热期,各大平台通过内容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强化 AI 眼镜曝光。天猫、京东分别在 XR 设备榜单和 3C 数码类目中设立专属榜单,提升流量分配;同时,品牌通过“AI 对话助手”“AI 拍摄神器”等卖点进行差异化宣传,进一步刺激消费欲望。
结语
AI 眼镜在“双11”实现销量爆发,是大模型技术成熟、消费场景落地、资本推动以及传统光学资源整合的共同结果。随着 AI 大模型的持续迭代和硬件舒适度的提升,AI 眼镜有望从“新奇体验”向“日常必备”迈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入口。未来,行业仍需在续航、防水、轻量化等细节上继续突破,以实现更广泛的大众化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