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门票成死局!英欧闹崩谁最爽?美国偷着乐,俄罗斯:再耗我赢
说句实在话,最近欧洲防务圈里最火的瓜,就得数英国和欧盟的这场“拉锯战”了。
一边是1500亿欧元的军备大蛋糕,够买上千套防空系统、好几千枚远程导弹;另一边是欧盟张口就要的60亿欧元“进门费”,一分都不肯少。
两边就这么耗着,谁都不肯松口。
不过11月12日突然爆出个新消息,《金融时报》说欧盟要松口了,入场费可能降到40亿到65亿之间。
这波操作,是真要谈拢了还是玩套路?
咱们先把这事的根儿捋清楚,所有矛盾的核心都绕不开一个叫SAFE的计划。
这可不是啥小打小闹的方案,是欧盟今年5月刚抛出来的“王炸”,足足1500亿欧元的资金池,相当于好几个欧洲小国一年的GDP总和。
我跟你讲,欧盟搞这么大手笔,说白了就是被俄乌冲突逼的,也受够了看美国脸色。
以前欧洲防务基本靠美国撑着,俄乌打起来后,美国动不动就喊着要减少对欧军援,让欧洲自己想办法。
欧盟大佬们一合计,与其看人脸色,不如自己搞“防务自主”。
这个SAFE计划就是干这个的:给成员国发联合贷款,让大家抱团买远程导弹、防空系统这些硬核装备,顺便把欧洲自己的防务工厂扶起来。
这里面有条死规矩,你可得记好了:65%的武器采购钱,必须花给欧盟自己人。
啥意思呢?就是说买装备的时候,得优先找空客、泰雷兹这些欧洲本土巨头。
空客造战斗机、运输机,泰雷兹搞雷达、导弹导航系统,都是欧洲防务业的“顶梁柱”。
欧盟这么干,就是想把产业链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不让外人抢了饭碗。
这么大块肥肉摆出来,谁不眼馋?不光欧盟27个成员国抢着分,非欧盟国家也挤破头想进来。
目前就挪威和乌克兰拿到了“无限制入场券”,挪威本来就跟欧盟在防务上穿一条裤子,常年一起搞军事演习。
乌克兰更不用说,靠着俄乌冲突的特殊身份,欧盟得靠着它牵制俄罗斯,自然给开了绿灯。
韩国、土耳其也早早就递了申请,就盼着能分一杯羹。
英国一看这架势,急得直跺脚。
要知道,英国的防务产业可不是吃素的,论航空航天、导弹技术,在欧洲绝对是顶尖水平。
英国有个叫BAE系统的公司,那可是欧洲防务圈的“大哥大”,造的战斗机、军舰远销全世界,欧洲很多军备的核心零件都得从它这儿买。
![]()
按说凭这实力,加入计划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欧盟偏偏给它开了个“天价门票”。
11月初,欧盟终于亮出了给英国的条件:想进来可以,先交60亿欧元“准入费”,另外再加1.5亿欧元管理费,加起来足足61.5亿欧元。
作为回报,英国的企业最多能拿到计划里50%的分包合同。
英国一看这条件,当场就炸了毛,直言这是“既不公平又不合理”。
英国官员私下里吐槽:“咱们的导弹技术、雷达系统,哪个不是欧洲安全的定心丸?凭啥还要交这么贵的门票钱?这不是把我们当冤大头宰吗?”
你发现没,英国不是不想交钱,是这钱掏出去实在扛不住压力。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有组数据摆在那儿:脱欧之后,英国GDP长期少了4%,相当于每年少了好几百亿英镑的收入;对欧出口更是暴跌41%,不少靠给欧洲供货的小厂子都快撑不下去了。
现在再让掏60亿,这不就是往伤口上撒盐吗?
最受影响的还是BAE系统这种巨头。
受谈判僵局的消息影响,这家公司的股价一天就跌了5%,要知道它30%的收入都靠欧洲订单,要是真进不了计划,每年得少赚几十亿欧元,到时候裁员、降薪都有可能。
英国国内的脱欧派更是早就憋着火了,要是斯塔默政府敢掏这笔钱,估计立马就得被骂“卖国”。
就在大家以为要彻底谈崩的时候,11月12日《金融时报》爆出了转机:欧盟正在偷偷改条件,打算把准入费降到40亿到65亿之间,管理费也调成1.5亿到2.5亿。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区间扯得特别大,明显是欧盟在试探英国的底线。
可英国这边态度还是硬得很。
国防部11日就放了话:“想让我们签协议可以,但必须对英国企业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想让我们当冤大头,门儿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欧盟给成员国的最后期限是11月30日,得在这天前提交计划申请,满打满算也就剩十几天时间,两边要是再耗下去,真有可能彻底黄了。
说句实在话,这场僵局不光是英欧之间的矛盾,欧盟内部早就吵成了一锅粥,分成了两派互相掐。
法国是最反对英国加入的,带头在欧盟里游说,说要把非欧盟国家的参与比例压到15%以内。
法国的小算盘打得精着呢:它的空客、泰雷兹这些企业,本来就想独占1500亿的蛋糕,要是英国进来分走一半,自家企业的利润就得少一大块。
而且法国一直想当欧洲防务的“老大”,英国要是进来,肯定会分走它的话语权,这才是它最不想看到的。
但波兰、立陶宛这些中东欧国家,态度完全反过来,一个个都给英国站台。
![]()
为啥呢?因为它们离俄罗斯最近,天天担心安全问题,特别需要英国的先进技术。
就拿波兰来说,之前就从英国买了不少防空导弹,用着觉得特别靠谱。
这些国家私下里都说:“把英国拒之门外,相当于自断臂膀,欧洲联合抗俄的实力得降一半。”
德国、荷兰这些国家也觉得法国太极端,担心把英国得罪了,以后搞军备没了英国的技术支持,造出来的装备都是“残次品”。
从另一个角度看,英国也不是没后手,早就偷偷留了退路。
虽然跟欧盟谈不拢,但它跟德国打得火热。
去年10月,两国签了个《三一宫协议》,今年5月就敲定要一起研发新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远程精确打击导弹,比现在欧洲常用的“风暴阴影”导弹射程翻了好几倍。
德国还打算从英国买军用桥梁,这种桥梁能快速搭建,打仗的时候特别管用,双方合作得有声有色。
更关键的是,英欧的防务产业早就绑在一起了,想拆都拆不开。
英国早就放了话:“就算没正式协议,我们的企业照样能参与SAFE计划。”
这话真不是吹牛,欧洲多国合造的“台风”战斗机,不少核心电子元件都是英国造的;泰雷兹的雷达系统,也得用英国的芯片。
真要彻底切割,欧盟的企业先扛不住,造装备缺了零件,根本没法按时交货。
这场博弈对斯塔默政府来说,更是输不起的“生死战”。
今年5月,他跟欧盟搞了个“关系重置”协议,为了换合作,硬生生把英国海域的捕鱼权让给了欧盟12年,当时就把“加入SAFE计划”吹成了最大的成果,跟国内说这是“脱欧后的重大红利”。
要是最后进不去,斯塔默的脸就彻底丢尽了,脱欧派肯定会借机闹事,政府支持率估计得跌到底。
英欧这场拉扯,看着是60亿门票的事儿,其实是脱欧后两边互相试探底线的博弈。
欧盟想搞防务自主,又舍不得放弃门票钱;英国想分蛋糕,又放不下脱欧后的“面子”,不肯低头。
11月30日的截止期一到,就知道结果了。
说到底,欧洲要想真的自主,就得放下小算盘抱团;英国要想拿到利益,也得务实点别端着。
真要是闹崩了,最开心的是美国,欧洲还得靠它的防务支持;最偷笑的是俄罗斯,欧洲联合抗俄的劲儿就散了。
![]()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互相让一步才是真聪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