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府办的公示栏前围得水泄不通,当“综合科科员林舟”的名字出现在副主任提拔名单上时,人群里发出一阵低低的骚动。“他才来两年吧?”“张科和李姐都等了五年,怎么轮得到他?”议论声像细密的雨,飘进刚送完文件的林舟耳朵里。
林舟攥紧了手里的文件夹,指尖泛白。他确实是名单里最年轻的,既没有张科那样的人脉,也没有李姐多年的资历,唯一拿得出手的,是桌上那叠写满批注的调研报告。
公示前一周的党组会上,争议就已爆发。“林舟太年轻,镇不住场面。”分管人事的王副区长敲着桌子,“张启明在综合科待了八年,大小会议都能独当一面,更合适。”办公室主任老周没接话,而是播放了一段暗访视频——画面里,林舟顶着烈日在乡村公路上测量,裤脚沾满泥点,正耐心给村民解释修路政策。
“去年汛期,城东片区内涝严重,是林舟带着测绘队连续三天三夜查勘,拿出的排水改造方案比设计院的节省了三成资金。”老周翻出方案原件,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都是林舟在现场用红笔标注的,“张启明的会议纪要确实漂亮,但去年那起违规招商,他知情不报,这是原则问题。”
张启明在办公室摔了钢笔。他托人打听,得知林舟的父亲曾是老周的老领导,认定这是“走后门”。下午,他拿着自己整理的年度总结去找老周,却撞见林舟正在汇报工作——手里拿着的,是张启明上个月报错的统计数据修正报告。
![]()
“张科的报告里,把小微企业的扶持资金多算了五十万。”林舟的声音很轻,“我找财政局核对过,已经重新做了报表。”张启明的脸瞬间红了,老周却摆了摆手:“下次仔细点就好。”张启明走出办公室时,听见老周对林舟说:“你父亲当年就是这样,半点数据都不含糊。”
公示期的第三天,有人匿名举报林舟“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戚谋利”。纪委来调查时,林舟正在村里协调土地流转。举报信里说他帮表哥的施工队拿下了乡村公路项目,可纪委调取的资料显示,该项目是公开招标,林舟的表哥因资质不足被淘汰,反而是张启明的小舅子在参与竞标。
调查结果出来那天,老周把林舟叫到办公室。“知道为什么推荐你吗?”老周递来一杯茶,“去年你主动申请去驻村,把瘫痪在床的母亲接到村委会宿舍照顾,白天跑项目,晚上给母亲擦身,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林舟愣住了,这些事他从没跟人说过。
公示结束的那天下午,张启明在走廊里拦住林舟,递给他一支钢笔:“以前是我误会你了。”林舟接过钢笔,发现笔帽上刻着“务实”两个字——那是老周常用的笔。张启明叹了口气:“老周说,你父亲当年就是因为不肯给关系户开绿灯,才错过了提拔机会。”
林舟正式上任那天,老周送给他一本笔记本,首页是他父亲的字迹:“当官不是为了坐办公室,是要去老百姓需要的地方。”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照片——年轻的老周和林舟的父亲,正蹲在田埂上和农民聊天,身后是刚修通的土路。
下班时,林舟路过公示栏,名单上他的名字旁,多了一行群众手写的批注:“那个帮我们修水渠的小伙子,该提拔。”夕阳的余晖洒在字迹上,温暖又有分量。他握紧口袋里的钢笔,转身走向停车场——今晚,还要去村里查看水渠的修缮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