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
据媒体报道,好友个数上百、点赞量超50万的儿童手表账号竟能卖500元?本应服务于安全的儿童手表,如今正异化为中小学生间的“社交硬通货”,甚至催生代养号、刷赞等灰色产业链。教育专家认为,儿童电话手表的过度智能化和娱乐化,一定程度已偏离保障儿童安全的初衷,并带来诸多隐患。
当前儿童手表的市场普及率已达30%,差不多每3个孩子就有1人佩戴。家长原本期望儿童手表替代手机,既满足通话与定位需求,又能避免孩子沉迷网络。但厂商近年来不断加入拍照、聊天、朋友圈等社交娱乐模块,不仅滋长了攀比之风,也诱导一些孩子参与养号、租号等灰色交易,甚至每天投入数小时“经营”虚拟社交,严重影响学习与健康。
教育专家提醒,这一“圈子”构建了一个隔绝家长,却对外部开放的“社交黑箱”。在缺乏正确价值引导与监督的私密环境中,“人脉”“徽章”等虚拟资本成为身份象征,群体压力迫使孩子盲目追随虚拟资本多的所谓“大佬”,形成扭曲的价值观与社交认知。同时,一些不良分子伪装成“大佬”混入圈子,实施诈骗、骚扰甚至引导不良行为,构成实质性安全威胁。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儿童产品不得危害其身心健康。监管部门应据此明确产品规范,限制其过度智能化和娱乐化趋势,并加强社交功能监管。教育专家建议,监管部门需尽快出台更为细致的行业标准和指导意见,同时加强对儿童电话手表生产商、销售商的监管,从源头上铲除诱导儿童进行灰色交易的产业链。对于厂商诱导、纵容未成年人进行灰色交易、刺激沉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同时,教育部门等应设定儿童可携带、使用的电话手表的功能规范,并加强对家长(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儿童电话手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遏制学生手表“功能越杂越好卖”乱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