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跟一架舰载机,是成为了观察中国科技发展的独特窗口。
近日,中国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式的服役了,跟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换班任务是在同期进行的,两起重大的科技事件是引发了很大的关注。
伴随着中国科技的进步,国际舆论也是出现了一些误解,部分的日本网民是质疑天宫空间站的真实性,而美国的网友则是对福建的电磁弹射提出了疑问,这些质疑的声音促使我们更应该深入地探究事实的真相。
![]()
日本网民是对天宫空间站的质疑,主要还是源自于航天员是用普通的杯子来喝水的一个画面,他们是认为在太空微重力的一个环境之下水应该是漂浮在空中当中的,而不是像在地面那样停留在杯子内的。
这一个误解主要还是源自于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缺乏,根据中国这一航天工程办公室科普资料是显示,在太空的环境当中,液体依靠着表面的张力跟对器壁的润湿作用,是可以自然的附着在容器之内的,这一个原理也使得航天员是可以像在地面一样饮用液体的。
美国的物理协会2022年发布的微重力流体力学研究也是证实了,在适当的一个设计的容器当中,表面的张力是足以克服微重力的一个影响,使得液体是保持稳定的状态。
![]()
那么针对于福建舰的电子弹设计的质疑,同样还是源自于知识更新上的滞后,部分的美国网友观察到了歼-35舰载机的弹射时候,没有看到外挂武器,这也使得“弹射能力不足”的结论。
这一个判断也是忽视了5代机的一个核心技术特点,根据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报道,隐身战斗机是为了保持雷达的隐身特性,都是采用了内置的弹枪设计,这是现代战机的一个主流技术线路了。
福建舰在海试期间也是展示出了他们的电磁弹射系统的可靠性,官方的数据是显示,这一个系统成功的完成了多型舰载机的连续弹射测试,包括了有歼-35隐身战机、歼-15T舰载机及空警-600预警机。
![]()
福建舰的技术线路的选择,也是体现出了后发的优势,根据《中国船舶研究》期刊论文显示,电磁弹射相比于蒸汽弹射是具有着明显的优势的:电磁弹射的效率是提高了30%,维护的需求降低了40%,对于舰载机结构的寿命更加的友好。
在航母建造的效率方面,中国的船舶工业协会的统计是表明,中国建造一艘航母的平均周期是5~6年的时间,福建舰从下水到服役的完整周期,也是体现出了中国造船工业的高效和成熟。
在技术的发展道路上面选择最合适自身需求的一个技术路径是非常重要的,福建舰采用的是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根据《舰船科学技术》论文显示,在能量的管理效率方面是具有独特的优势的。
![]()
在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布的资料是显示,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15年的时间,是可以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目前已经是完成了多次的航天员轮换任务了。
空间站的应用和发展的阶段,各实验机构都已经是投入运营了,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福建舰的现在航空体系同样也是系统完整,官方的信息已经是表明了,舰载机部队包含有歼-35战斗机、歼-15D电子战飞机、直-20直升机等多个机型,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航空作战体系了。
![]()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科技进展的不同看法,也是反映出了科技认知的时空差异。
一方面中国在部分的科技领域是实现了快速的追赶,这一种发展速度是超出了某些观察者的预期的,另一方面科技的创新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也导致了外界的理解是需要一定的过程。
事实其实是最有能力的证明,中国的空间站是按计划持续的运行,航天员也是按计划展开着各项的实验,福建舰已经是完成了基础的训练,正在稳步的形成战斗力,这些实实在在的进展,也是中国科技水平的最佳注脚。
![]()
当福建舰的舰载机从甲板起飞的时候,当中国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继续工作,这些画面本身就是诉说了中国科技的故事,科技是进步永不止境的,每一个国家都在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信息参考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央视军事报道等官方渠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