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
美国陆军情报网日前报道称,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宣布,美国陆军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采购至少一百万架无人机,并在此基础上逐年扩大产能,每年新增数十万架。这一计划标志着美军对无人机作战运用的认知发生重大转变,开始将无人机定位为高消耗性的标准化装备,而非昂贵的高精尖武器系统。
长期以来,美军将无人机视为高端、复杂、精密的系统工程,其研发和生产重心集中在大型战略与战术无人平台上,例如海空侦察与打击一体的MQ-4系列、全球战略侦察机RQ-4“全球鹰”等。这些无人机性能卓越,但造价极其昂贵,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高强度战争的需求。
美军虽研制了部分小型无人机,如RQ-11“乌鸦”手抛式侦察机,但单价高达三万五千美元,使用成本过高,在大规模作战中难以普及。与之相比,俄乌战场上广泛使用的FPV无人机因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易于改装,展现出惊人的作战效率和战场适应性。面对这一现实,美军被迫放下以往的技术优越感,重新审视无人机体系,将发展重心从“精密装备”转向“战场消耗品”。
根据新战略,美国陆军将大幅度调整无人机采购与部署模式,计划将资金分配给多家国内制造商,以提升生产能力并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目前,美国陆军每年采购约五万架无人机,而未来几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现有的二十倍,达到百万架规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军方正推动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简化采购审批流程,加速型号定型与部队列装。
![]()
美国MQ-9无人机
未来,无人机将被视为美军的基础性配发装备,广泛装备至基层作战单元,用作侦察、打击、干扰与诱饵等多种任务。德里斯科尔强调,美国陆军不仅要采购无人机本体,还将同步推进专用弹药和反无人机系统的研发,构建完整的无人作战生态。同时,美国国防部计划重点支持国内无人机上游产业链,包括无刷电机、传感器、电池及电路板等关键部件,减少对中国主导供应体系的依赖。
目前,美国政府内部已启动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加速军备采购程序,特别是针对小型平台的快速立项与批量生产。然而,能否按计划在三年内实现百万架无人机交付仍存在较大变数。美国陆军倾向采用分布式竞争性采购模式,而国会在政策与资金分配上仍存在分歧,这使得项目推进节奏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美国制造业长期面临的系统性问题也使计划面临现实挑战,由于成本高企、生产环节复杂,美国制造的无人机在价格上普遍高于中国与欧洲的同类产品。美国制造业的结构性疲弱、产业链分散、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能够每年产出数十万架无人机的工业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尽管美国陆军部长提出的计划雄心勃勃,但能否在既定时间内实现仍充满不确定性。无论是国会预算审批、产业链整合,还是产能扩张与成本控制,都将成为能否兑现承诺的关键因素。
可以看出,美国陆军的大规模无人机计划,不仅是一场装备更新,更是一场体系性变革。这意味着美军正在从传统的高精尖作战理念,转向更加灵活、高效、经济的战场消耗模式。无人机不再只是昂贵的战略装备,而将成为未来战场上随处可见的标准作战工具。
![]()
美国无人机生产线
不过,要真正让这一计划落地,美国军工体系必须经历一场彻底的转型。面对俄乌战争带来的技术启示和供应链风险,美军未来三年的无人机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检验美国制造业的韧性与改革成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