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今年9月下旬至10月,河南多地遭遇持续连阴雨天气,商丘、周口等粮食主产区玉米收获期推迟,少部分玉米出现霉变。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为确保玉米质量,确保收获的玉米不产生大量霉变,玉米要送到烘干厂进行烘干后再发往全国各地。如何将这些“迟”来的玉米快速发往全国各地,郑州北站开行秋粮“晚高峰”列车。
精编细组保畅通
“北站肩负着粮食列车车底的选扣重任,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零差错,为了高效解编,我们精心编制列车编组计划,尽量安排钩数少,性能好的空车底,提高整体解编效率。”郑州北站调度车间主任陈景明说道。
受连续降雨天气影响,商丘、中牟等粮食装运地区对棚车、“L”型粮食专用车的需求不断增大。为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安稳归仓,郑州北站合理调配调机和人员,对挂运粮食、农副产品、农耕机具及“L”形粮食专用车的调车作业优先组织,加快车辆站内流转;同时加强对远程技术直达列车、粮食车、重点物资列车的货物装载及加固状态的检查,及时处理绳网断裂、篷布割裂等安全隐患,全力确保秋粮“晚高峰”运输安全有序。
针对宁陵、开封等中间站在秋粮运输期间装卸车的大量需求,郑州北站坚持“同一品名成组”的原则,量身定制编组策略,根据作业与货物内容,细分农耕机具、农副产品多个小组,分别发往各中间站,最大限度压缩中间站二次调车环节,确保货物到站后高效直送。
据了解,截至11月10日,该站共累计编开高质量列车232列13688辆,减少中间站调车作业1679钩,中间站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为秋粮运输提供可靠保障。
科技赋能提效能
郑州北站地处“中原粮仓”腹地。秋收过后,每天这里都有满载秋粮、种子、化肥、农用机具等物资的列车在这里集结中转。郑州北站发挥车流多、去向广的区位优势,借助高科技和大数据手段,实现对南来北往列车的快解快编,保障粮食等物资在枢纽地区的快速中转。
调车机车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连结员在车列间灵活地摘管、提钩。在货品信息栏里标有“粮食”字样的车辆在调度员的精准指挥下,快速编组成列,蓄势待发。
“保粮食运输安全就是保民生。我们通过提前掌握运粮列车到达的类别、数量、时间和去向等信息,根据运输组织预案,科学地编制、下达列车解体与编组作业计划。”郑州北站调度车间主任陈景明介绍,郑州北站调度人员通过综合运用“技术作业达标评价系统”,对运输生产的即时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打通机务、车务、车辆三大铁路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堵点,再优先安排进路开行。这套系统的运用,不仅保证了各铁路工种间作业环节的无缝衔接,还有效压缩了列车在站停留中转时间,进而提高运输效能。
“作为从满载而入到安全驶出的‘最后一道屏障’,我们组织人员仔细检查,充分利用好各类检查设备,担当起‘哨兵’职责。”郑州北站货检车间主任祝强介绍,为防止粮食在运输途中出现撒漏现象,郑州北站货检部门充分利用货检作业管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对列车顶部、两侧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防止篷布出现破损,并安排作业人员到现场通过手持机拍照逐一核对,确保车体有效加固,做到“到、编、发”全程检测的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货检安保模式,让每一列粮食列车都能平安到达。
9月下旬至11月初,郑州北站发送秋粮“晚高峰”重点物资3万余辆,其中秋粮物资7820辆、50余万吨。作为全国路网的重要枢纽,郑州北站将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强化安全保障,以高效的编组作业和精准的运输服务,守护好每一条粮食运输通道,为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坚实的铁路力量。
![]()
郑州北站货检人员认真检查粮食列车的货物装载状态。柴梓轩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