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熊猫雕塑构建全球对话新范式
10月29日,河北省雕塑学会和河北美术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国际校园公共艺术创作营暨雕塑与公共艺术论坛现场,四川省雕塑协会书记、国际熊猫雕塑第一人梁继乾(艺名“梁十二”)以《熊猫雕塑: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面对来自全国各省的艺术家与学者及部分国际艺术家,他以4600余件熊猫雕塑的创作实践为样本,系统阐述了“以熊猫为媒、以雕塑为桥”的文化传播战略,引发跨文化艺术界的深度共鸣。
![]()
双重文化基因:孔孟之道与全球视野的融合
“我的创作根植于‘四川的身体’与‘山东的灵魂’。”梁十二在演讲中开宗明义。作为生于山东、长于四川的艺术家,他自幼浸润于孔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体系,同时深受蜀地开放包容的文化熏陶。这种双重文化基因,直接投射于其雕塑语言:
形态选择:熊猫的黑白两色暗合《易经》阴阳哲学,圆润体态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精神内核:通过熊猫的憨态可掬传递“和为贵”的东方智慧,以“一国一熊猫”计划践行“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就像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爱,熊猫正在完成新时代的文化巡礼。”梁十二以《论语》类比其创作历程,揭示传统思想对当代艺术创新的持续滋养。
![]()
创作哲学:一国一熊猫,一像一文明
梁十二已完成全球各个国家的熊猫塑造,通过各个国家不同的服饰、文化元素等赋予熊猫灵魂,每件作品都是文化解码与编码的双重实践:
埃及熊猫:身披尼罗河纹样,手持安卡符号,底座雕刻古埃及象形文字与现代卫星图案,暗喻文明传承与科技突破的共生关系;
印度熊猫:额头点朱砂,身缠瑜伽飘带,背景投影恒河晨浴场景。雕塑内部搭载温湿度传感器,可自动调节投影色彩,隐喻文明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文化传播不是符号的简单堆砌,而是精神共鸣点的精准捕捉。”这种创作逻辑,使其作品在海外展览中屡次引发观众主动探讨文化深意的“现象级”互动。
四大名著熊猫化:传统叙事的现代转译
近期完成的《熊猫经典》系列,根据不同时代和传说,翻阅古典二次创作,标志着梁十二创作进入新阶段。
艺术评论
梁十二的作品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陷阱”——他用萌态熊猫降低认知门槛,用古典名著激发探索欲望,最终观众在悄然中完成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输出。这种“软传播”策略,恰如他雕塑中那些会呼吸的细节:看似自然天成,实则处处暗藏文化密码。当观众为熊猫的可爱驻足时,早已不知不觉走进了五千年文明的深层叙事。
正如梁十二所言:“最好的文化传播,是让对方在主动拥抱中忘记说教。”在他的艺术宇宙里,熊猫不是符号,而是有温度的生命;传统不是标本,而是活着的现在;中国不是孤岛,而是人类文明星河中的一颗璀璨星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