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整个行业都一窝蜂涌进增程车赛道为其摇旗呐喊之际,一组数据却令人大跌眼镜。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纯电动市场零售同比增长20%,增程同比下降7.7%,新势力中的纯电动与增程的结构占比,从去年的49%:51%变为74%:26%。
![]()
这组一热一冷的数据与增程阵营持续扩容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再结合今年7、8、9月的增程车全国零售销量来分析,不难发现在这个气温逐渐走低的冬季,增程车市场似乎同步迎来了寒潮。
同样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增程车零售销量为10.2万辆,同比下跌11.4%;今年8月份增程车零售销量为10万辆,同比增长0.3%;今年9月增程车零售销量为10.6万辆,同比下跌8.0%。
这就不禁令人思考,为何当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增程赛道拼命发力时,市场回报却出人意料地冷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被市场看好的过渡技术在短短时间内就遭遇了市场转折?
l增程赛道拥挤不堪,电车补能续航焦虑缓解
同质化竞争、市场饱和是增程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当理想ONE(参数丨图片)横空出世一炮而红之后,曾经被看轻的增程车就改头换面成了香饽饽,成为车企竞相涌入的赛道。问界、零跑、奇瑞、长安、小鹏、阿维塔等国产品牌,甚至上汽通用、福特、现代等合资品牌,但凡是你能想到的头部玩家几乎全部入局。
![]()
一时间,“全民皆增程”成为行业独特风景线,增程市场也迎来了“第二春”。据数据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增程车的销量节节攀升,实现218%、130%、154%、70.9%的增长,市场占比也从3.6%增长到了10.7%。到了2024年,增程车总销量突破百万,品牌多达23个。
然而经过四年的狂奔,增程车市场开始显现疲态。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增程车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0.7%下滑至9.8%。以增程车为主的理想今年的销量也一跌再跌,今年7月-10月的销量分别为3.07万辆、2.85万辆、3.39万辆、3.17万辆,分别同比下滑39.7%、41%、36.8%、38.2%。
![]()
理想似乎也意识到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布局增程赛道,市场的蛋糕只会越来越少。因此才加快纯电车型的布局,从2024年3月理想MEGA开始,理想开始冲击纯电,后续又相继推出了理想i8和理想i6,市场表现还不错,理想i6上市后订单已经超过7万台。
![]()
对增程车依赖严重的问界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其交付表现也始终处于波动状态,未能延续此前的稳定增长态势。或许你会疑问:那零跑不是卖得很好嘛?月销量都破6、7万辆了。
零跑确实销量火爆,但实际上增程车一直不是零跑的销量主力。在其销量分布中,纯电车型一直高居70%以上,2025年前9个月更是回升到了80%以上。这不仅仅是因为有B10和B01这两台纯电爆款,哪怕是在提供双动力选择的C10以及C11两台车里,也是选择纯电版本的人更多。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宣传“增程+纯电”两腿走路的零跑,B10和B01根本没有增程版本。
![]()
增程技术的门槛本来就不高,当所有车企都扎堆增程赛道、都推出相似的解决方案,甚至连营销话术都一模一样——“满电馈电一条龙”,产品间的功能又相似的时候,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消费者很难再对某个品牌产生独特偏好或购买黏性,这个时候就开始拼价格。而一旦陷入价格战,整个增程赛道的红利期便加速终结。
而且另一方面,纯电的续航补能焦虑已经大大缓解,纯电车的销量自然呈现增长态势,市场蛋糕总共就这么大,那么此消彼长,选择增程车的人就减少了。如今,主流纯电车的续航里程普遍突破600公里,部分高端车型甚至达到700公里以上。这意味着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一周一充也已经成为现实,长途出行的续航压力也大大减轻。
更关键的是,充电设施也在日益完善。截止今年9月份,全国充电桩总量突破800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曾经困扰车主的“充电难”问题,正在肉眼可见地得到缓解。
![]()
不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纯电和增程此消彼长的态势有另外的看法:“纯电动车以小微型电动车为代表表现较强,而增程没有小型车也没有微型车,错失了家庭增换购需求的全面红利。”
l增程车缺乏小型化产品
观察当前市场表现,擎动发现崔东树的看法确实有道理。纯电动车市场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型车驱动的。2025年10月,在各个垂直汽车平台销量排行榜上,五菱宏光MINIEV、吉利星愿、长安Lumin、比亚迪海鸥等小型纯电车热销霸榜,成为拉动纯电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
这些车型价格亲民,主要集中在5万-10万元区间,价格低和城市通勤场景适配,成为这类车高速增长的核心原因。对很多家庭来说,购买一辆低成本、低能耗的小型纯电车作为第二辆车甚至是第一辆车,几乎是“零压力”,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反观增程车型,由于需要容纳发动机和油箱,难以实现小型化。目前市面上的增程车,如问界M9、理想L9、零跑C11等清一色都是中型及以上尺寸的SUV,价格普遍在20万元以上。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当市场需求向经济型小车倾斜时,增程车却因自身技术特点无法跟进,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机会流失。
![]()
因此小型电动车规模扩张,主流增程车增速就下降甚至开始负增长,这是必然的。况且政策调整也给增程车市场带来了不小压力,2026年起享受免税的增程车需要满足“纯电续航不低于100公里”、“能耗达标”等硬性条件。
l擎动点评
市场从来不会说谎,当纯电小车以亲民价格和实用性悄然占领市场时,增程车却因同质化竞争、需求变化陷入增长困境。这场降温并非偶然,而是市场从狂热走向理性的必然过程,它在提醒行业:技术的价值永远由市场需求定义。
![]()
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市场的选择永远在动态变化中。对车企来说,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提供真正适合的产品,才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最好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