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中国是世界防空史上首个用导弹击落敌机的国家。
1959年10月7日,空军地空导弹二营在营长岳振华指挥下,成功击落了由台湾空军上尉王英钦驾驶RB-57D侦察机。
也是因为受此击落的影响,RB-57D侦察机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在祖国大陆的上空。
![]()
图|陈辉亭
凭借此战功,地空导弹二营后来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的称号,而时任二营营长的岳振华凭借后来多次击落敌侦察机的战功,于1964年7月7日晋升大校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位大校营长。
2016年9月,原空军副参谋长,“英雄营”第三任营长陈辉亭谈起当年往事,仍然如数家珍,尽管他那时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但一听说要采访他,一点犹豫也没有:
“一定要支持老部队做工作。”
根据资料显示,岳振华任“英雄营”营长时,陈辉亭是作训参谋,参加了二营十年机动作战和六次战斗的全过程。
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电视剧《绝密543》中,肖占武的原型是岳振华,而齐五一的原型则是陈辉亭。
1
陈辉亭是1967年9月接任英雄营营长的,1968年3月22日,在广西宁明机场战斗值班期间,击落了美制147-H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这也是陈辉亭独立担任营长后,指挥部队击落的敌机。
不过,也就是在两个月前,陈辉亭还经历了一次特别“惊险”的一幕,而他的临机处置,堪称完美。
1968年1月,陈辉亭率领着导弹二营从西北戈壁远程机动到了广西宁明机场作战值班,其主要任务是,击落窜入中国领空的美军侦察机和战斗轰炸机。
某天上午,导弹二营突然接到了空七军指示,有小型机入侵,要求二营击落敌机。
当时导弹二营装备的已经不再是苏制的萨姆-2导弹,而是中国国产红旗-2导弹,该导弹是中国仿制苏联的萨姆=2导弹,并做了21项技术改进。
在1967年9月8日,我空军导弹十四营就凭借此国产导弹,击落了U-2高空侦察机1架。此后美国人再也没有派U-2进入大陆高空侦察。
对于击落敌机,陈辉亭是有着充足的自信。
![]()
在陈辉亭的命令下,导弹二营立即动作,不一会儿的功夫,二营的雷达上也发现了敌机的踪迹。
从雷达显示上看,敌机编队一共有四架飞机,正在阵地东南方向绕来绕去,并不断的向二营阵地靠近。
英雄营本就是一支身经百战的部队,所以他们的动作特别快,几乎在很短时间里,就完成了战前准备的状态,只等陈辉亭一声令下,就要发射导弹。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眼瞅着敌机接近阵地,陈辉亭却始终没有下达发射的命令,反而还犹豫起来。
“我们的飞机哪儿去了。”
陈辉亭之所以犹豫,主要原因在于当天较早的时候,他曾亲眼目睹空七军四架歼-6起飞,当时他正在营指挥所开会,听到飞机巨大的轰鸣声,还特意走出来看。
按照正常的情况,驻扎广明机场的飞行部队在训练时,会提前一天向二营报备,以便于让地面的导弹部队掌握自家飞机飞行的情况,可这次四架歼-6升空,导弹营事先并没有收到通报。
“难道说是有敌情?”
为了问清楚情况,陈辉亭还特意找了值班参谋询问:
“今天机场有飞行训练吗?”
值班参谋回答:
“没有!”
陈辉亭又问:
“那是有敌情通报吗?”
值班参谋回答:
“没有。”
就在陈辉亭纳闷的时候,二营值班的标图员突然喊了一句:
“有敌情。”
![]()
图|被击落的U-2残害
陈辉亭迅速转入指挥所,与参谋人员一起研究敌情,就在这时,空七军也打来了电话,并下达了“部队进入一等”的命令。
根据资料显示,地空导弹部队作战进入战斗准备的等级分为三等,其中地空导弹部队在非战时,一般都维持三等准备状态,即保证全体人员在营区保持正常活动,兵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二等战斗准备是缩额战勤人员需在阵地待命,兵器设备完成开机检查准备工作;一等战斗准备则要求全体人员进入作战岗位,兵器及设备完成开机检查
就在警报拉响以后,地空导弹二营全体进入阵地,进入战斗准备状态。
2
在陈辉亭的命令下,导弹二营很快就锁定了空中的四架敌机,导弹进入待发状态。
不过,由于之前陈辉亭曾亲眼看到了我军四架歼-6战机起飞的情况,所以他并没有立刻下达发射的命令,而是给空七军打去了电话:
“建议刚刚从宁明机场起飞的歼6到其他机场降落,避开二营作战空域。”
让陈辉亭没想到的是,空七军后来回复称:
“宁明机场没有我机起飞。”
明明看到了机场有飞机起飞,怎么可能没有,陈辉亭立刻让营指挥所向上级汇报,声称自己看到了机场有飞机起飞,请求机场核实。
就在陈辉亭焦急的等待上级指示的同时,他也不能无视雷达已经发现四架“敌机”的情况,未免敌机跑掉,陈辉亭下令:
“前置法,导弹三发,17公里消灭。”
![]()
尽管当时空七军一再发来指示,要求二营击落天上的"敌机”,但陈辉亭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对劲儿,要知道二营雷达发现的敌机有四架,而宁明机场起飞的飞机也是四架,未免有些太巧合。
更为关键的是,以往敌机入侵,为了避免被击落,总是偷偷摸摸的,而此次发现的“敌机”,却深入我国国境大摇大摆的兜圈子,透着那么一股子不寻常的味道。
眼看就要接近17公里的发射距离,面对引导技师的汇报,陈辉亭最终还是下令:
“认真观察飞行动态,辨别敌我前暂不发射导弹。”
陈辉亭上前,小心翼翼的将引导技师的手从发射按钮上挪开,以免技师在紧张的时刻,手一抖按下了发射按钮。
不过,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空七军还是不停的发来指示,要求二营迅速击落敌机。
陈辉亭一方面要求营指挥部认真观察飞机动态,一面积极向上级请示,要求核实清楚天上的飞机到底是不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宁明机场之前起飞的飞机有没有离开二营的作战空域。
![]()
也因为陈辉亭一再要求核实,引起了空七军的注意,随即安排二次核实,不料这次核实,让空七军主要领导人吓出一身冷汗。
原来天上飞的四架“敌机”,就是空七军早上从宁明机场起飞的四架歼-6。
空七军立刻指示在空中的飞机赶紧飞离二营的作战空域,同时打电话通知二营,不要射击。
当时,空中的四架战机在听到地面指示后,立刻加大马力回转撤离,在空中形成一片巨响,二营后来观测到这一情况,还以为是地面的高射炮连开火了。
一听汇报说高射炮连开火,陈辉亭一度也认为是自己判断错了,幸好这时空七军的电话也打来通知他们,陈辉亭这才松了口气。
3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
原来就在当天上午,空七军航修厂修好了一架歼-6飞机,并按照流程开展试飞,然而这架试飞的飞机在起飞不久之后,地面的雷达更丢失了这架飞机。
当时,这架试飞的飞机的航线上有几个山头,飞机在途经这些山头的时候,雷达误把山头的回波信号当成了这架飞机,以为飞机在做转弯盘旋的检查,但真正试飞的飞机在飞过这些山头后,却误闯进了北部湾山头,飞行员在看到海面以后,遵照“飞机不许入海”的指示返回南宁。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架试飞的歼-6从北部湾上空返回时,被自家的雷达发现,雷达团指挥所看到这架飞机是从北部湾上空进入大陆,就误判这架飞机是“敌机”。
![]()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飞机经常打擦边球,从北部湾上空进入我大陆空域,也是小型机,小批次。
空七军指挥所在接到警报后,立即通知了驻宁明机场的航空兵团起飞迎敌,四架歼-6分两个批次升空作战,并同时通知了二营有关情况。
这也是二营第一次接到敌情通报。
可这个时候,试飞的飞机已经按照预定航线返回了地面,四架歼-6战机升空后,并未发现“敌机”踪影,于是便在指定空域继续执行搜索任务。
要命的是,空七军指挥所后来又将这4架我军歼6判定为“敌机”。
当时,美军飞机入侵我领空,也经常是采用4机或者双机编队,雷达信号和我方4机编队相似,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空七军指挥所发生了误判。
好在因为陈辉亭之前就观察到了宁明机场有我军战机起飞,在他严谨细致的态度下,终于核实清楚了在空中的飞机是自家的,避免了误击的情况发生。
要知道,在此次一连串的误会中,陈辉亭并不担什么责任,哪怕他的导弹真的打出去,击落了自家的飞机,也不犯纪律,但是空七军就要倒霉。
几天之后,空七军专门派人到二营了解情况,而二营的战斗图上清晰的标注了当时的情况:
“这4架歼6在二营的火力范围之内飞行了25分钟,期间空七军下达了七次“消灭敌机”的命令!”
如果不是陈辉亭一再要求核实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一名空七军作战处的姓张的处长无不感慨的向陈辉亭表示:
“是二营挽救了七军,挽救了航空兵团。你们要是发射了导弹,没有你们的责任,但局面就惨了。”
时任空七军军长的刘玉堤在了解前因后果后,还专门到二营去探望,对二营“手下留情”表示感谢,驻宁明机场的航空兵团也派了代表到二营去,那四名被误判为“敌机”的飞行员也激动地握着陈辉亭的手表示:
“感谢您救了我们。”
两个月后,陈辉亭在宁明机场附近指挥部队,成功击落了美147—H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一架,立了大功。
1969年6月,地空导弹二营奉命从广西中越边境撤回,开赴北京执行护卫首都空域的任务。
![]()
图|陈辉亭著《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1970年,陈辉亭升任地空导弹某师副参谋长,1972年任援越地空导弹专家组组长,帮助越南防空空军地空导弹团掌握使用中国援助的地空导弹兵器,被授予二级功勋章一功。
陈辉亭后来历任地空导弹某师师长、地空导弹学院副院长,并入军政大学、军事学院学习,1985年出任空军副参谋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