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明确了发展方向,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号角。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建设,本报今起推出“权威访谈”专栏,通过对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专访,展现我市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路举措。
勇挑大梁担使命 实干笃行谱新篇
——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黄骅市委书记董鸣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十四五”时期是渤海新区黄骅市发展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关键阶段。2022年6月30日,渤海新区、黄骅市“区政合一”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三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总量突破900亿元大关,上榜全国百强县并实现“三年三晋位”;绿色化工产业成为沧州市唯一产值、营收“双过千亿”县域产业集群。
展望“十五五”,渤海新区黄骅市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围绕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龙头和改革开放高地目标,秉持“港口为核、产业为先、城乡为基、创新为要、环境为魂”发展理念,干字当头、乘势而上,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港口为核,筑强开放枢纽新支撑。坚持以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为建设方向,不断提升港口辐射力、开放竞争力,全力打造冀中南、鲁西北、豫北、晋西南地区对外开放重要窗口、“一带一路”重要枢纽、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完善“多功能”大港布局,加快30万吨原油码头、滚装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油品、粮食、木材等优势货种;提速煤炭、原油储备基地建设,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放大“综合性”大港效应,强化集疏运体系建设,构建陆海双向物流通道;放大北方首条美西快线优势,实施临港物流园区项目,打造国际电商物流基地。提升“现代化”大港水平,加快黄骅港数字化中枢平台建设,提升大宗商品“公转铁”及绿色运输比例,打造绿色、智慧、平安港口。
以产业为先,激活实体经济新动能。推动主导产业攀高走强,以“减油增化提质”为主线,完善“一群八链”绿色化工产业体系,力争“十五五”营收突破2300亿元;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延伸,力争“十五五”末营收达千亿级规模。推动优势产业扩规成势,持续做强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滨海文旅,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新兴产业集群。紧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前沿领域,主动培育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潜力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城乡为基,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依托津潍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加快与京津等地在产业布局、旅游休闲、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全面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完善、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人居吸引力。聚焦种业创新、系统治理、标准种植、科技赋能与品牌培育,建设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深入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塑造环渤海区域特色乡村振兴样板。
以创新为要,构筑区域发展新引擎。推动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高效运营,打造全省绿色化工领域标杆平台。加快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等平台建设,构建集概念验证、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孵化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支持校企院企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在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以环境为魂,营造近悦远来新生态。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完善“项目九制”“营商八条”,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以一流服务护航企业发展。营造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持续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来源:沧州日报
编辑:任梓绮
编审:于国树 崔秩恺
审核:孟 辉
邮箱:zjrongmeiti@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