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11月13日,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赛场进行单打1/4决赛的较量, 澳门队选手朱雨玲4比2战胜辽宁队选手陈幸同,晋级女单四强。这场受到关注的比赛,不仅因为是两位世界冠军的强强对话,还因为两人都是“女博士”的身份而颇具话题性。
![]()
比赛中,双方攻防转换打出高质量的对抗,极具观赏性。对于这场胜利,朱雨玲在赛后采访特别提到此前与陈幸同的交手经历,“上一次虽然和同同拼到最后遗憾输掉,但我并未觉得失利是坏事。相反,我把那场比赛带来的激励和不服输的劲头一直攒到现在。”
朱雨玲曾是国乒“准大魔王”,18岁杀入世乒赛四强,获世界杯女单冠军、登顶世界第一,与陈梦并称“双子星”,却在2020年东京奥运备战期因免疫系统问题退赛,后确诊甲状腺癌,2021年告别国家队。术后她乐观面对,贴文“勇敢地卸下包袱”宣战病魔。
放下球拍的她开启多面人生:入读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研究《精英运动员职业转型影响因素研究》;2023年以副教授身份入职天津大学,创“雨玲工作室”教学生打球;还任家族半导体企业执行董事,化身“多任务并行者”。
![]()
陈幸同是成都体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朱雨玲赛后透露,她跟陈幸同私下也有交流,“陈幸同刚刚完成论文开题,我已经完成中期报告。我经常跟她开玩笑,说学术上有任何需要,我随时可以帮助她。”
2024年,凭借澳门居民身份,朱雨玲获澳门冠军赛外卡,阔别赛场三年后复出。虽仅周末非系统训练,但她击败早田希娜等名将,用实力证明热爱未减。今年7月,朱雨玲在WTT美国大满贯女单决赛中战胜中国队小将陈熠,首次登顶WTT大满贯赛。
在朱雨玲看来,乒乓球的魅力从不局限于胜负,“对我而言,乒乓球始终充满乐趣,无论输赢,我都能从中汲取养分。无论是好的经验还是不足的教训,我都能将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谈及运动与学习的关系,朱雨玲表示,“运动员并不是没有学习能力,而是暂时把选择权放在乒乓球事业上,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能力。乒乓球领域可以做得好,学习方面一样可以做得好。”
![]()
比赛结束后,朱雨玲因关注老队友“小枣”(刘诗雯)的混双比赛引发记者提问。她坦言,“我们站在赛场上,除了热爱这个赛场,热爱在这个赛场全情付出的自己,没有别的任何理由。每个人在赛场上,其实都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来到这个赛场,我们都是为了乒乓球,也是为这份事业的热爱,所以每个人的职业态度都值得我学习。”
朱雨玲和陈幸同的经历,打破了“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运动员能在赛场上克服重重困难、全情投入,不仅需要强劲的体能与精湛的技术,更离不开清晰的战术思维、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她们以行动诠释了新一代运动员的理想追求,为年轻后辈树立了鲜活榜样——运动员的成长从不止于赛场,对热爱的坚守、对自我的突破,才是更值得传承的精神内核,也是体育的多元价值所在。
原标题:《太卷了!能拿世界冠军,还能当女博士,全运会乒乓球赛场上演“高学历对决”》
栏目主编:陈华 图片来源:十五运组委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秦东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